正文

黄盖破曹第一功

画说湘军 作者:陈树


  壮志凌云白虹贯,壮哉都督赠离言。

  六十年来尘扑面,今日才得洗汗颜。

  说什么开基业经百战,说什么鲸鲵阵里骋雕鞍。

  大丈夫岂能够老死床笫间,学一个丹心报国马革裹尸还。

  我把那长江当匹练,信手舒卷履平川。

  东风起,烧战船,应笑我白发苍苍着先鞭。

  烈火更助英雄胆,我管教他那八十三万灰飞烟灭火冲天。

  收拾起风雷供调遣,百万一藐谈笑间。

                ——京剧《群英会·壮别》黄盖唱词

提到黄盖,我们最熟知的是“苦肉计”,以及由此而生的一句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确,黄盖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位勇敢而富于牺牲精神的老将形象,其实,黄盖在“勇”之外,更有过人的智谋,不愧为江东的一代虎将。可以说,在赤壁之战中,黄盖既充当谋划者又充当了执行者的角色,没有他的直接参与,就没有赤壁之战的胜利,很有可能也不会形成后来三国鼎立的形势。

少年刻苦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零陵)人。>>[1]与其他将领多出身豪门不同,由于家道中落,黄盖的童年是在贫困与辛苦中渡过的,虽然家境贫寒,环境艰苦,但是少年黄盖并没因此有自甘贫贱,常常在砍柴负薪之余,一面努力掌握文化知识,一面钻研军事,为日后成为一代智勇双全的名将打下了基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盖追随孙坚父子,在刀剑丛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东吴一员大将。孙坚起兵时是长沙太守,其部曲多来自三湘四水,英勇善战,曾在阳人城将不可一世的董卓部将吕布打得溃不成军,以至有“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的美誉。黄盖当然是长沙子弟中的佼佼者。

赤壁建功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随即于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合北方兵和荆州降卒共十多万,号称八十万大军,亲自率领沿长江水陆并进,欲一统南北。

对于曹军的进逼,孙权坚决抵抗,他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率三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五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溯江迎击曹军。曹军和孙刘联军遇于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大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黄盖认为:“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见《三国志·周瑜传》及《资治通鉴》)。

黄盖的正确主张得到了周瑜的全力支持。为了麻痹曹操,黄盖还写下诈降书给曹操,诱使曹操上当。曹操见威望素著的江东大将黄盖愿意投降,信以为真,认为江东人心涣散,指日可下,利令智昏,更加志得意满。

到了开战日,黄盖先取轻快的战舰十艘,船头嵌上尖刀,船上装载燥荻枯柴等易燃物,再灌上鱼油,用红色布盖上,并在船上竖立旌旗龙幡为号。当时刮起了很大的东南风,黄盖以这十舰行在最前面,到了江心拉满风帆,黄盖举起火把告诉诸将校,使众士兵齐声大叫:“来降了!”曹军中的人纷纷出营站着观看。等到隔北军水营约二里多时,这些船只同时点火,火仗风势,十只火船如同箭一般飞向曹军水营,锋利的尖刀插锲入曹军的连环大船船体,由于曹军船只先就连在一起,正好被烧个干净,火势还延及岸边营寨,“强虏灰飞烟灭”。周瑜等乘势率轻锐的部队在陆上追击,鼓声震天,曹军大败,曹操仓皇逃走。

《三国志·吴书》中还记载了一件感人的故事:在赤壁之战中,黄盖为流矢所中,大冷天堕入水中,为吴军救起,但是那些下层士兵并不知道眼前这位中箭落水的“伤兵”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黄盖将军,就随便把他置在普通的行军床中没有得到有效的救治。估计黄盖这时受伤颇重,已昏迷不醒不能言语,这时,东吴另一位大将韩当恰巧路过黄盖所在的营帐,黄盖大概听到韩当的声音了,勉强用尽气力叫了一声韩当,韩当听到了,大惊说:“这是公覆的声音啊!”连忙进来,看到战友泪如雨下,把自己的衣服脱下给他换上,黄盖由此得以救治生还。并因功官拜武锋中郎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