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一:
我破茧成蝶,要和你双飞
郑小刷
当韦恩扔掉那些维持他体内雄性激素的所有药,让体内的那个“她”自由成长,不再害怕雄性的体征会慢慢弱化,不再畏惧雌雄两种体征的共存,而让自己遭受恶意嘲笑的那一刻,我确定,那一定是化茧成碟的灿烂一刻。
那一刻,体内共存的“他”和“她”得以和平共处,再也不是一方想要战胜一方的状态。所有曾经有过的怯懦、怀疑、羞辱、愤懑……也统统如熨斗下的绸布般平缓舒展,各种情绪不再纠葛,我仿佛看到了暖煦阳光下,有彩蝶翩翩起舞,美丽到令人不敢直视。
《安娜贝尔》是一个关于一个男孩,亦或一个女孩成长的故事。没错,这是一个关于双性人小孩如何艰难地长大的故事。只是如果以猎奇的眼光来读这本书,未免亵渎了女作家流动于笔下满满的爱与悲天悯人的情怀。
身为一个双性人,真是比精神状态上的精神分裂还要不幸。我有一位叔伯长辈,身形矮小如孩童,声音尖细。他没上过学,凭借着自身的勤快,不仅养活了自己,甚至略有盈余。他并不傻,人前总是笑呵呵的,为了自己那一亩三分而悲喜。但是在个人隐私常常得不到足够尊重的乡下,总有些人人前人后地诋毁他。有人说他和女人一般蹲下来撒尿,有人说他和自家弟媳偷情,言语之不堪,实在侮辱听众耳朵。据说他是一个双性人。也正因为他,我对这个专有名词总要生出些许恻隐之心。因此,读此书时我分外不忍,字里行间犹如绵里藏针,时不时扎往我脆弱的神经,让我痛到龇牙咧齿。
韦恩有一个能干、心思缜密、爱读书、有许多想法、和人群有着疏离感的、多少显得有些文艺的爸爸特莱德韦,还有一个温柔手巧、心思细腻、敏感多思、坚强又脆弱的妈妈简辛塔,他原本可以有着非常幸福的童年。
只是,自他或者她来到世上始,就成为压在父母心头上的巨石,让人透不过气。因为他不是一个男孩,也不是一个女孩;他有两套生殖系统,他是一个双性人。母亲甚至不敢第一时间告诉父亲这个事实,恰恰是父亲的敏感,母亲的遮遮掩掩、情绪失常,让韦恩猜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在一次风暴中失去丈夫和女儿的托马辛娜在这一家人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正是在她的帮助下,韦恩来到这个世上,也正是她最初的温柔鼓励,让看到孩子如此缺陷的简辛塔不至陷入第二次绝望。
按照父亲的意愿,这个有着两套生殖系统的孩子必须当一个男孩。于是,母亲带他去做了手术,医学也暂时界定他是一个男孩,仿佛他从此终于可以像每一个正常的小男孩那样长大。而恰恰又是托马辛娜背地里偷偷叫他“安娜贝尔”——她死去女儿的名字,她一直觉得这个孩子应该是一个女孩。阅读相关章节时,我简直恨死了她的一厢情愿。让韦恩按照他父亲的意愿平稳地长大不好吗?何必唤醒他体内的那个“她”,让她就此沉睡不好吗?
事与愿违是常事。被命名为韦恩的孩子并没有顺顺利利地成长为男孩,体内的女孩总是时时苏醒,因此他并不总是那么像一个男孩。而这让特莱德韦失望透顶。他竭力培养儿子的男子气概,甚至不惜毁坏儿子与好友搭的木桥,只因他认为儿子和小妞一起研究乐曲,实在不像个男孩。我能理解他的失望与粗暴举措,这只是一个难以面对事实的受了伤的父亲下意识里做出的事情。因为这个不知如何界定性别的孩子,简辛塔与特莱德韦之间也越发疏离,有时甚至若有若无到让人怀疑他俩的爱情是否还存在。孩子的性别就像一颗威力生猛的炸弹,似乎要毁灭这个家庭的所有一切。
这个孩子就这样被寄托着无限情感,在无限纠葛中长大。他表现得就像一个略微女气的男孩,那颗炸弹隐而不发,也算是一种幸运了吧?在看到他努力满足父亲的意愿、表现得像个男孩,同时却又无法无视体内那个女孩的存在时,在看到他小心翼翼又好纠结,他每每察觉体内疼痛又倍感无助的描述时,我就心酸到想哭。我不由抱怨起作者的无情:为何让他无端承受那么多,为何不让他更顺利一点?可是,世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才是人生啊。
在经历了曲折反复、情感迂回之后,韦恩做出了勇敢的尝试:扔掉了所有的维持他体内雄性激素以及男性体征的药物。他不再惧怕体内一直存在的那个女孩,他不再恐惧自己的胸肌日益柔软、外形越发柔美,也不再害怕由此可能带来的嘲笑辱骂等所有一切。而一直躲避、郁郁寡欢的父亲终于也能正视自己的儿子也是女儿的事实,他开始给予这个孩子一样的父爱,他的爱让韦恩不再那般如履薄冰。而这也是温柔的女作家给予每一位读者小小的安慰吧?而韦恩的温柔与韧性,又让人看到人性中最美的亮光。
我一直坚信,在面对上天赋予的躲不过的苦难时,温柔和坚忍是最为美好的品质。凭借这两样的支撑,不管际遇如何令人想一蹶不振、沉沦谷底,人都一定可以趟过沼泽,到达彼岸。
《安娜贝尔》,(加)凯瑟琳·温特 著,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