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之上,关键的决定性动力是相信自己的赢家力量。所以,第30任校长麦克阿瑟认为:西点军校“应着眼于不断变化的世界,着眼于复杂的未来,着眼于军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军校这样的理解,使麦克阿瑟把传统的西点军校带进了现代化的20世纪。西点所培育出的现代化高才生们,很大一部分已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军领导群体。不过不管西点怎样发展,西点人都会铭记他们的西点精神:国家、荣誉、责任,事实上这也是美国的国训。
西点是一个孕育将星的超级军校,3700多名将军从西点起步,投身于战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陆军参谋长、空军参谋长、美军中央总部司令、南方总部司令、欧洲总部司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司令,还有其他的陆军、空军指挥机构和军事组织的领导人,西点毕业生身居要职,位高权重。美国南北战争,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的战争,美西战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这些在美国和世界军事史上都闻名遐迩的大战,西点人无一不是处于指挥位置上。
相同的,在美国文明史和军事史上的一系列创举:美国西部的开拓、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成功、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成功、美国陆军航空兵和空军的创立、太空飞行等,西点人也是当仁不让。
西点军校是一部美国的传奇史话,西点成长与成功的历史,就好像是美国成长与成功历史的缩影,同样也是美国社会千千万万个个人的奋斗与成功史的映照。这个坐落在哈得逊河畔一个偏僻角落的军事学校,已经从它成立之初形同弃儿般的悲惨地位,茁壮成长为当今全球争相传誉的名校。
在漫长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美国从独立之初偏居大西洋沿岸的13个州,壮大成为横贯北美大陆的强国;从开国元勋华盛顿倡导的不参与欧洲列强事务的“孤立”之国,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势力遍布全球的超级强国,而西点也经历着几乎一模一样的奋斗和成长历程。
可以这么说,西点军校不仅是美国自由民主制度和实用主义精神滋养的产儿,也反过来助益和反哺了养育它的母体。或许,正是由于西点教育煊赫的教育成就及其成长历程中所体现的美国式的精神理念,以至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西点军校成长历史和成功之道的著作有如汗牛充栋。
西点军校的发展与美国历史上的战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最初成立的岁月里,公众的漠然、官方的敌视,还有美国建国初期军队规模太小难以承担它带来的额外负担,让西点军校就好像被遗弃的婴儿。当1812年英美战争即将来临之时,曾经授权创办它的国会议员们在惊慌绝望之中终于再次想起它,为它提供了拨款、招募教员、扩招学员和制度规范等后来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后来,通过塞耶的整顿和管理,西点军校取得了教育上的辉煌。1861年内战爆发,西点学员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更是把它推到了国家荣誉的巅峰,并成为西点人为之骄矜不已的资本,西点也因此丧失了创新和改进的动力。对西点严厉的批评纷纷沓至,再加上西点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无所作为,西点改革已是势在必行。麦克阿瑟在战争刚刚结束的1919年出任校长,推行改革,突破了西点墨守成规的传统堡垒,又一次让西点实现了命运更生,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节律。20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让西点声誉鹊起,扬名世界,攀上了一个新的巅峰之境。西点军校这种曲折艰难的成长历程,非常鲜明地反映出美国社会实用主义的立国精神和民主多元的立国原则。一方面,当国家承平之时,西点被冷落、被攻击,甚至有被取消的危险,可是当狼烟升起战端开启之时,西点又成为国家的依托,它不光提供了训练有素的军官来源,更是支撑美国人精神的心理抚慰剂。另一方面,西点陷入困境时,总是不乏批评之声的鞭挞和督促,总是有“英雄”辈出,尽管这些人经历迥异、个人品性魅力不同,可是他们都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塑造出一个辉煌的西点。这些无疑反映了美国制度存在着很多的可取之处。当然,西点的成功之道,纵贯美国历史且决定美国命运的历次战争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外部催化剂,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西点的内在。它如何能培养如此之多的涵盖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
不少专家学者们认为,其要领即存在于西点的校训—“责任、荣誉、国家”当中,也就是西点毕业生、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本书序言里着重强调的荣誉制度。因为“荣誉”不单单意味着对社会和国家的诚信与责任,更涵盖了个人一种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尊严感,与美国野性冲动般的个人主义及民主的价值观正所谓琴瑟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