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童年教育(2)

蒋梦麟传 作者:马勇


由于家塾课程里根本没有运动或体育项目,小孩子们不许拔步飞跑,他们必须保持“体统”一步一步慢慢走。吃过午饭,这些孩子不能休息,不能运动,必须马上练字。这些年幼的孩子被折磨得毫无生气,因而家塾里的读书生活对少年蒋梦麟来说真是难受极了。

在最初几年,家塾生活简直像监狱,令人痛恨。好在成年之后的蒋梦麟回忆起这些往事,除了痛苦,也还有一点温馨,那就是死背古书固然乏味又愚蠢,但是背古书也有背古书的好处。他童年时代的知识范围可以说只局限于四书五经以及家塾先生和村中长辈所告诉给他的那些故事。他能背得出不少的古书,也记得很多故事,因此他童年教育可以说主要是记忆工作。

为蒋梦麟提供启蒙教育的家塾先生先后有好几位。其中之一是位心地仁厚而土头土脑的老学究。他命运多舛,屡次参加府试都没有考上秀才,最后只好死心塌地成了私塾先生。他的脸团圆如满月,身材矮胖,一幅铜框眼镜总是低低地滑到鼻梁上,两只眼睛就从眼镜上面看人。他没有留须,鼻子下面却养着一撮蓬松的灰色胡子。碰到喝蛋花汤的时候,他的胡子上常常挂着几片黄蛋花。他肚子中的故事说不尽,简直就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但是他的文采却很差,这可能就是他屡试屡败的根本原因。不过,他人很风趣,善于笑谑。他在有些事情上非常健忘,看过朋友回到家塾时,不是忘了雨伞,就是丢掉了扇子。老是这样丢三落四究竟不是事,于是他就把出门时必带的东西开出一个清单:烟管、雨伞、毛巾、扇。每当他告辞回家时,他就默读一遍:烟管、雨伞、毛巾、扇。这样,即便冬天不需要扇子,他也照样要按照清单念扇子。有时候他也记得根本没有带扇子出门,有时候却仍然到处找扇子,他的朋友和蒋梦麟这些学生就在暗中窃笑。

与家塾中枯燥乏味的生活明显不同,乡间生活的宁静给年幼的蒋梦麟带来过无限欢乐,从大自然中获得不少知识和启发。春天来时,他和其他孩子放了学就去放风筝。风筝的形式不一,有的像蜈蚣,有的像蝴蝶。在满天星斗的夜晚,他们把一串灯笼随着风筝送上天空,灯笼的数目通常是五个、七个或九个。比较小的孩子玩小风筝,式样通常有蜻蜓、燕子,或老鹰。燕子的风筝设计最妙,通常是成对的,一根细竹片的两端各扎一只燕子,然后把竹片摆平在风筝绳子上。送上天空后,一对对燕子随风摆动,就像比翼双飞的真燕子。有一次,蒋梦麟还看到好几只真的燕子在一只风筝燕子附近盘旋,很显然,那些真燕子将风筝视为自己的伙伴或者以为好玩。

在满天星斗的夏夜,少年蒋梦麟也会和其他孩子一起捉萤火虫,或者去听那些大人讲故事。讲故事的大人,手中总是摇着一把大蒲扇,一方面为了驱暑,一方面也是为了驱逐那些纠缠不清的蚊子。口中含着旱烟袋,旁边放着小茶壶,慢条斯理地叙述历史人物故事、改朝换代的情形以及蒋村的掌故。

从这位长者口中,蒋梦麟总算学到了一点历史知识,那是家塾中所学不到的。此外,他还得到一些有关人类学的传说。有一个故事说:

几万年前,人类祖先也像猴子一样长着尾巴。那时的人可以说介于人与猿猴之间。人猿年岁长大以后,他的尾巴就渐渐变为黄色。人猿的尾巴共有十节,十节中如有九节变黄,他就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于是他就爬到窑洞里深居简出,结果就死在窑洞里面。再经过几千年,人的尾巴掉了,所以现在的人都没有尾巴,但是尾巴的痕迹依然存在。不信,你可以顺着脊背骨往下摸,尾巴根还是可以摸到的。

还有一个故事说:

一位学徒在一家米店买米。在没有生意的时候,这位学徒就抓着米粒玩,他一把一把地把米抓起来,然后又一把一把地把米掷回木框。有一天,一位和尚来化米,那位学徒不但没有给和尚米,反而抓了几颗米粒掷到和尚脸上。想不到那几颗米粒竟然深深陷到和尚皮肉了去了。和尚似乎很生气,反而向这位学徒深深一鞠躬,双手合十,念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走了。

七天后,一位拳师经过村里,他看到这位学徒脸色苍白,就问是怎么一回事。学徒把和尚化缘的过程讲了,拳师一听,不禁摇头叹息:“啊呀,你怎么可得罪他呢?他可是当今武林首屈一指的人物呀!他在向你鞠躬时,你已经受了致命的内伤,不出七七四十九天,你就活不成了。我有药给你治,不过你要赶快躲开,永远不要再撞上这位和尚。四十九天之后他肯定还会来。赶快准备一口棺材,放些砖头在里面,假装你已经死了入殓待葬。”

四十九天后,这位和尚真的来了。人们告诉他那个学徒已经死了。和尚叹口气道:“可怜,可怜!”和尚要看棺材,大家就带他去,他用手轻轻地把棺材从头到尾摸一遍,念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飘然而去。和尚走后,大家打开棺材一看,里面的砖头已经全部粉碎。

蒋梦麟和那些小孩子全都竖起耳朵听着这些惊险故事,这些故事构成少年蒋梦麟课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这既是蒋梦麟少年时代的生活乐趣,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他所接受的启蒙知识和启蒙教育。

少年蒋梦麟的启蒙知识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是在私塾里念的古书,来自古书的知识一方面告诉他立身处事的原则,另一方面也成为他后来研究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础;第二个知识来源是听故事,这使他在欣赏现代文学方面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第三个知识来源是他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粗浅研究,正是在这种粗浅研究的根基上却可以移接现代科学的幼苗。如果蒋梦麟生在草木稀少的大城市,他势必要失去非常重要的自然训练的机会,他的一生也可能完全改观,至少他不会在后半生放弃大学校长不做,彻底脱离高等教育,将全副精力投向农村复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