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寒假回家期间,王明就率先到农民中访问,并写了一首《访农家》诗:
茅屋三间聊御寒,布衣百补赛僧衫。
年年送稻愁无稻,代代耕田盼有田。
雨水下多愁地涝,阳光晒久怕天干。
穷人总有出头日,家家户户盼变天。
在“穷人总有出头日,家家户户盼变天”的革命思想指导下,“豫皖青年学会”作了一些进步工作,金寨地区农民运动也逐步开展起来,后来成立了农民协会,在大革命的浪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5年6月2日,武汉青年学生为支援五卅运动,实行了罢课,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这一革命行动吓坏了湖北督军肖耀南,他们下令要逮捕武汉和商大学生运动领导人许鸿。许鸿得知消息后,逃回江西老家。反动军阀肖耀南借口“防止事态扩大”,下令武汉各校提前放暑假。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王明回到家乡金家寨。他利用回家的机会,在大王庙召集“豫皖青年学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发动大家支援上海的五卅运动。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募捐、游行示威、开追悼会等活动。在追悼五卅惨案和沪、汉、青(岛)、沙(面)死难同胞的大会上,来了许多农民代表。到会的60多名会员都亲自送来挽联。王明送的挽联写着:“四百兆同胞放声大哭,五千年历史特写奇冤”。对帝国主义屠杀同胞表示了极大的愤怒。
王明这次回家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动“豫皖青年学会”募捐,支援上海的五卅运动。会员们四出活动,募捐了一批款子,寄往上海。当时有人散布说,陈绍禹募捐是为自己念书缺钱来骗钱,引起一些不知情人的误解。后来,王明把《申报》刊登的上海方面收到各地募款的数目如实给大家看,把事实真相告诉大家,才驳斥了谣言,解除了大家的误会。
王明为募捐支援五卅运动,组织豫皖青年学会的会员在大王庙内演文明戏(话剧)。当时,农村常演的是黄梅戏,话剧很不普及,金寨人很多都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文明戏。平生第一次看到话剧的刘世香,在50多年后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热闹场面。他很肯定地证实说:“我们开始演文明戏的那天,陈绍禹走的,自从这次走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王明自1925年夏离开家乡后,再也没有回过金家寨。这次他回到武汉“商大”后,听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招生的消息,就趁这个机遇踏上了留苏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