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犹太人(17)

美国种族简史 作者:(美)托马斯·索威尔


在19世纪80年代末,据估计,在低年级,一个老师平均有87个学生—即便如此,还有成千上万的适龄儿童因教室不够而被拒于校门之外。甚至在世纪之交的年代,60个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3个人坐在一个座位上的现象仍是很普遍的。而在19世纪中期的爱尔兰移民期,纽约市一个老师带的学生要更多。在曼哈顿东南端,不少学校的在校生有90%以上是犹太儿童。为了缓解校舍的拥挤状况,当局曾试图用汽车把学生接送到曼哈顿西区爱尔兰居民段的学校去就读,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招致抗议,犹太人的报纸也就此发表了怒气冲冲的社论。该计划只好作罢。

不少老师在谈到曼哈顿东南端的犹太学生时赞不绝口,但也有些教员感到教这些学生“一般都很吃力”,并且发现他们“很多是来自难得讲英文的家庭,礼貌和整洁也肯定是要打折扣的”。这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谁来比较,拿曼哈顿东南端的犹太人与当时的中产阶级比较,或与其他贫民窟的居民比较,结论肯定不一样。一位对犹太人持同情态度的曼哈顿东南端的爱尔兰教员,写过关于该区犹太学童的故事,其中描绘了两种形象:这些学童有时竭力讨人喜欢,有时则是“一帮大声嚎叫的野小子”。故事的女主人公每天都开导她的学生如何注意个人修养和讲究卫生,每提到使用肥皂和自来水时,总是“十分动感情”。

不能把后世犹太人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特别是在理论思想界—简单地归功于第一代犹太移民。这些第一代的犹太移民子弟在学校里往往是差生。1910年一项对12所城市进行的调查表明,波兰犹太人的在校子女,有2/3的人未升到其他同龄儿童所在的年级。当然,在那个时代,人们通常要看准自己的子女在学业上确实有成才的把握时,愿意供他们继续求学,但即使孩子出众,波兰犹太人也不积极送自己的子女去深造。1911年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在接受调查的5 431个俄国犹太人子女中,有41%的人低于“正常”的水平。造成这种状况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他们入学太迟,因为纽约的学校太拥挤,每年都将大批适龄儿童拒之于门外。然而,就是6岁入学的俄国犹太人子女,也有23%的人跟不上,这比例和纽约市全体学区的留级生比例相仿佛,而纽约市几乎所有适龄儿童都被视为学校注册生。近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美国陆军举行的智力测验中,俄裔(又多属俄国犹太裔)士兵的得分,平均来看,低于其他任何种族后裔的士兵。有鉴于此,当时一位研究智力测验的权威公开宣称,这证明“那种认为犹太人智力超群的流行观念是站不住脚的”。一如许许多多的“专家”鉴定一样,这个结论后来也没有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