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我是来找你平反的”(2)

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 作者:郭金荣


“你在我身边工作,就是平了反,你是我的女儿,也是我的朋友。”

事情往往很简单,就这样,小孟进了中南海,留在了主席身边,成了主席身边的一名医护人员,成了主席生命之路上的最后一名护士。

这是1975年的5月24日。

小孟的一号问题,从此告终。尽管人们仍有疑惑,但无论哪一级的领导已不再追究。

进中南海的第二天,小孟和主席聊天。

“主席,我这么匆匆地来,连换洗的衣服都没带来,我想请几天假,去拿我的衣服。”

“看来,你在我这里还是不安心噢。在我这里工作,是吃饭不要钱,穿衣不要钱,住房不要钱,看书管够。你的衣服可以在这里做。我出钱。”

小孟听了,也顽皮地对主席说:

“您可真大方,我原来的衣服放在武汉,不也浪费了吗?要不然,我让小裴给我送来吧。”

“这倒也是办法,你这个孟夫子,要不是你的档案里放了黑材料,你还不来看我呢。一去就是八年啊,看来档案里还是放了黑材料好。”毛泽东也半真半假地开着玩笑。

“您怨我有什么用,您这么大一个领袖,能想来就来吗,您要早叫我来,我不就来了吗。”

“是啊,你有你的难处,我有我的环境,中南海的红墙把你挡住了。”

小孟进中南海,到了毛主席身边的事情,很快地传遍了空政文工团的上上下下。

至今,仍然有人认为这实在是一个永远无法解释的谜,受迫害的人何其多,去中南海做客的姑娘何其多,为什么唯独小孟留下了?

小孟在主席身边工作之后,很少回家来。每周有一天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多少亲朋好友都想去看看她,都想从她那儿得知点滴机密,但谁都不敢去打听,不敢去问,大家都知道这是慎之又慎的问题。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小孟也知道,在主席身边工作,这本身就意味着彻底平反,但她心里依旧时时不放心自己的平反结论。几年的“文化大革命”,几年的监狱、劳改生活,使她不得不多方面,不能不更久远地去考虑问题,现实使她的头脑复杂多了,无数事实教育了她。

有一天,她还是对主席讲了自己的愿望:

“主席,我觉得我的问题还是要做个书面结论才行,光您说了,谁能证明。”

“孟夫子,还在耿耿于怀吗?倒也是,空口无凭。不过,我的历史上,也曾被扣上过不少帽子,挨整比你挨得还狠呢,鬼都不上门,没有人给我平反,那些帽子早不翼而飞了。”

“您是您,您是主席,我是什么?多少年之后,再算旧账,我可受不了。”

“这个好办,找汪东兴办就可以嘛。”

果然,小孟找了汪东兴。不久,小孟就收到了汪东兴转给她的书面平反结论。

对于孟锦云同志的平反结论

原空政文工团歌舞团舞蹈演员孟锦云,女,1948年生,家庭出身职员,本人成分学生,1959年入伍,1964年入团。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孟锦云同志积极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和广大革命群众一道,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曾向中央首长写信揭发叶群、吴法宪在空政文工团所搞的阴谋活动,并对叶群、吴法宪在空政文工团所推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林彪死党叶群、吴法宪出于反革命阴谋活动的需要,捏造罪名,于1968年3月9日将孟锦云同志逮捕。1969年6月7日,原空政部党委根据空政文工团革委会的报告,报经吴法宪批准,将孟戴反革命分子帽子,送兰州军区空军农场监督劳动,后转至兰空高炮雷达修理所,直至1973年1月,近五年时间。现已查明,这完全是叶群、吴法宪对孟锦云同志的政治迫害。过去一切污蔑不实之词应予推倒。现决定撤销原政治部党委1969年9月7日的报告,给孟锦云同志平反,恢复名誉,恢复团的生活,分配工作,过去凡整了与本结论不符的有关孟锦云同志的一切材料,予以清理,一律作废。

空军政治部党委

1975年8月13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