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银行掌门的大卫·洛克菲勒(1)

清华传奇 作者:吴清军


大卫?洛克菲勒出生于1915 年,1932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毕业后进入父亲的公司工作。1942年5月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大卫抱着为国效力的想法应征入伍了,曾担任战地情报官的职位。他师承祖训,勤奋、勇敢,工于心计和计算,富有商人的冒险精神。41 岁时他出任大通银行董事会的副董事长。上任之后,大卫大刀阔斧地对银行进行了改革和整顿,并且合并了曼哈顿银行,从而使大通曼哈顿银行一跃成为全美最大的银行,创造了金融史上的辉煌奇迹。之后,大卫又做出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举,例如下注华尔街,建设国际大厦,将总部迁入其中,在政界游走,巨资支持基辛格,抢先登陆苏联、中东及中国等地,将业务扩展到全世界等等。他被公认为国际金融领域中的一位领袖级人物。

茁壮成长,哈佛的流金岁月

大卫5岁那年进林肯学校上一年级—比大多数人早了一年—因为他的所有哥哥都上了学,而他不喜欢独自一人在家。由于林肯学校特别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样大卫才得以跟上班级,并在16岁毕了业。

在大学的选择方面,母亲对大卫的影响很大。他的父亲有意避免向任何一个儿子说明自己的倾向性,因为他相信这应当是洛克菲勒家庭中每个成员自己独立的选择,长辈们拒绝以任何形式来影响他们的决定。结果,多少有些令他失望的是,他的子女没有一个人进他的母校—布朗大学。母亲则希望他们当中有一个人能念哈佛。她最喜欢的兄弟—温思罗普?奥尔德里奇—就毕业于哈佛,她希望洛克菲勒兄弟中有人会沿着她的足迹走。大卫的哥哥们都上了其他学校,因此他是她的最后希望。虽然她并没有向大卫施加过多的压力,但她那静静的说服力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林肯学校没有教给少年大卫多少东西,而且在教大卫阅读、拼写和语法方面很不成功,当然大卫在诵读方面的自身缺陷也是一部分原因。大卫17岁时进入哈佛大学,第一年颇为不易,不过,通过勤奋刻苦,大卫还是获得了平均B的成绩。在学习方面,这一年对大卫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他感觉自己最不适应的是社交。大卫不仅比大多数同班同学小1 岁,而且因为他是在备受保护的环境里长大的,与同龄人在一起时不那么轻松自如。大卫的哥哥们基本上不理睬大卫,这让大卫平时交往的大多数是成年人。事实上,大卫在跟这些公众人物或著名艺术家交谈的时候,比跟同龄人在一起感觉更加舒服。

在哈佛就读时,尤其是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大卫踢过足球,但很快就对它失去了兴趣,因为大卫对竞技体育既没有以往的体验,又没有能力。大卫改为冬天打壁球,春秋打高尔夫。大卫曾经做过一阵子哈佛的《绯红日报》的业务经理助理,但除此以外,他没有参加过任何有组织的学校活动。

大卫的第一个导师马西森是位知识渊博的英国文学教授。不幸的是,大卫和他几乎没有任何共同点,大卫跟他在一起感到很别扭,马西森也有同样的感觉。大卫根本没有准备好充分利用他那微妙而精细的思路。在哈佛大学的最后两年里,约翰?波特教授这位历史学家成了大卫的导师。大卫非常幸运,因为他先后跟三位教授学习过。这三位教授打开了大卫的思路,让大卫接受创造性思路和强有力的新思想。他们的课程听起来很狭窄、很迂腐,但是他们教课的方式为大卫打开了他过去只是模模糊糊感觉到的一个新世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