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用交学费进入西点
布莱德雷在1893年2月12日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密苏里州的乡村教师家里,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书先生,但是同时也是一位出名的神枪猎手和业余棒球明星,可谓文武双全,是许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样。布莱德雷从小便深受老爸影响,练就了一手好枪法和棒球技艺,成绩也非常棒,尤其是数学成绩超强。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的父亲在他15岁的时候便因病离开了人世。刚强勤劳的母亲一个人承担起了家庭的支柱,靠当裁缝来养家糊口。
1910年5月,布莱德雷中学毕业,面临着对未来工作的选择。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律师,但这需要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他当时并没有足够的钱进大学深造。于是只能先到一家锅炉房干活,赚取一些生活费用。后来,他听说西点军校不仅免费,而且每月还发少量的零花钱,于是产生了一个误解—他觉得西点军校好像就是专门为他这样的穷光蛋设立的,这对于他是一个好的机会,既可以解决他上大学的梦想,又可以不用发愁金钱方面的担忧。于是,他认真地给密苏里州的国会议员写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在议员的推荐下,他参加了入学考试并被录取。
在西点军校,布莱德雷由于从小便练就的一身本领,而成了棒球明星,还参加了校橄榄球队。可是不幸的是,和他的同学艾森豪威尔一样,他在比赛中擦伤了膝盖,从此终生为此而苦恼。布莱德雷继承了父亲的优点,实弹射击成绩也非常好,每每命中靶心,当然这更得益于他少年时期经常跟随父亲去打猎,耳濡目染。但是布莱德雷在军校的文化课成绩算不上杰出学员,毕业时成绩仅仅排在第44名。曾经在一个月之内,他由于军事训练和文化课表现不好而被记过16次,而按当时学校的规定,一个月只能允许9次过失,所以,他只好扛上步枪在操场里罚走7个小时。
布莱德雷因毕业成绩不佳,无法当工兵或炮兵,只好当步兵。1917年1月,他与中学时就热恋着的姑娘玛丽?奎尔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实现了心中一直珍藏的那个关于爱情的梦想。美国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布莱德雷曾想尽各种办法要去欧洲作战,但均未奏效。
“大兵将军”有点傻
西点毕业后,1920年他又被调回西点任职,布莱德雷常在军校教书,曾任西点军校数学系教官、本宁堡步兵学校战术系教官、西点军校战术系教官。因为从小就喜欢学习数学,所以他的数学水平甚是了得,思维敏捷,记忆力超强,琢磨事时严谨精密,而且他平静安分,踏实苦干,严格地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和规定,给人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来他更是得到当时军界的牛人马歇尔的垂青,布莱德雷从此官运亨通。
美国参加“二战”后,布莱德雷受到重用,于1943年被马歇尔派到非洲,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在老同学艾森豪威尔手下担任第二军副军长,而第二军的军长则是狂暴骁勇的巴顿。之后的战事发展进程中,这位号称“大兵将军”的布莱德雷在“二战”名将中算不得太风光太闪亮,相比他的上司艾森豪威尔、后来成为其部下的巴顿和他的盟友蒙哥马利,他显得暗淡多了。
如果形象一点说,巴顿的性格和布莱德雷简直一个是“摇滚乐”,一个是“摇篮曲”,当然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二者可以互补和协调。巴顿很欣赏布莱德雷的才干和智慧,但总觉得布莱德雷做事太磨蹭;相反,布莱德雷虽然对巴顿的勇猛赞赏有加,但又认为巴顿有勇无谋,当巴顿脾气发作不停地抱怨的时候,布莱德雷总在旁边说他,劝他收住自己的脾气,好好冷静一下。后来由于战事需要,巴顿被调去执行其他任务,布莱德雷接任第二军军长,当时巴顿已经把第二军调教成了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劲旅。这次调离使得布莱德雷有机会率领这支劲旅在突尼斯战役中攻克比塞大,大获全胜,俘虏了4万德意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