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荷马:孙中山潜伏在清廷的“卧底”(2)

清华传奇 作者:吴清军


当时的日本政府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无意帮助一个有可能统一中国的新兴势力,于是孙中山将自己的目光转向寻求西方国家的帮助,李荷马的才华和西方背景使他当仁不让地成为筹款人。之后的欧美等国的媒体上经常出现的一个画面就是他穿着中国的将军服,与梁启超一起游说。虽然经过了多方努力,但最终还是没能得到西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但他们的活动还是使西方民众对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许多民间组织主动援助孙中山。

李荷马还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帮助孙中山制定了军事战略。孙中山受益匪浅,之后组建空军的想法就源自李荷马的一篇文章《飞机在战争中的用途》,还特地写信就此事与李荷马进行探讨和商议。

1904年李荷马因健康状况恶化,回到美国进行疗养和治疗,但他并非放弃自己在中国的梦想,依然与孙中山保持着密切联系,帮助他出谋划策与争取支援。后来还提议他创建和训练了“中华帝国改革军”,由美国人担任教官,训练结束后被派遣到清政府的军队做“卧底”,为之后的革命做出了很大贡献。

最早识破日本野心

李荷马回国休养期间,他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意识到迅速崛起的日本肯定会成为美国的威胁。

早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的军事行径和暴行就暴露出与其领土面积不相称的巨大野心。当时的李荷马就专程考察了美国西海岸的重要港口、海上通道和日本入侵时可能的登陆地点,还将日本海军能够运送兵力的军舰的名称详细列出,并绘制了几幅详细的地图,标出日本出兵美国的可能路线,非常周全地考虑了各种情况。他对这些可能逐个地进行了富有军事才略的分析,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文章,并随后将这些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为了批评美国军事及外交政策的盲目性,惊醒他们必须要有的重视和谨慎,他给这本书取了一个讽刺意味很强的名字《无知之勇》(The Valor of Ignorance)。他还将此书送给当时美国研究远东问题最权威的战略学家沙菲将军,沙菲将军读后大吃一惊,对书中的许多观点都非常赞同:“看过这本书之后我重新认识了我们这个国度,那些所谓的军事能力如同泡沫。如果按书中的分析,我们根本无法保卫自己,除非从现在开始就着手准备。”

但在当时的美国,像沙菲将军这样居安思危的人微乎其微,多数美国人甚至军事专家都过于乐观和自信,众多的和平主义者和孤立主义者对《无知之勇》一书不断地嘲笑和讽刺。他们认为这本书纯粹是危言耸听,扰乱人心。但当时任西点军校校长的麦克阿瑟将军十分重视这本书,反复研读了书中的观点,并且建议将其列为西点学员的必读读物,遗憾的是教务长在执行这项命令时却打了折扣,仅将其列为选读读物。

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本警惕日本的书却在日本大受欢迎,一下子卖出万册。日本出版商在封面上宣传说,这是一本“所有有热血的东方男子都应一看的好书”,日本军方将其列为军校学员的必读书。这种差别的对待让李荷马感到无比的寒心和无奈。

当上首席军事顾问

1910年3月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为了重新组织革命,专程前往美国洛杉矶附近的长堤与李荷马等人协商,准备向美国申请350万美元的经济资助,即被称为“长堤计划”的筹款计划。他们想借这批筹款组建实力更强的军队,改进武器,并认为应该暂时停止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的起义,厚蓄实力,为充分准备后再发动大规模起义而不断地增强实力。虽然经过李荷马等人的多方努力,但是筹款计划最终没有获得美国政府批准。

1911年,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现了历史性的革命突破。尽管当时李荷马的健康每况愈下,但他不想放弃这个见证新共和国的诞生的机会,仍然抱病乘船来到上海。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成为第一任总统,李荷马被任命为首席军事顾问,这项无比难得的荣誉是对他在中国所做贡献的肯定和报酬。

但是好景不长,李荷马在孙中山的临时政府中任职没有几个月,就因中风而被迫回到美国。他对自己在中国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却为自己的著作没有唤醒美国同胞而耿耿于怀,对美国日后肯定会吃日本的亏而念念不忘。1912年11月1日,36岁的他带着这份遗憾离开了人世,下葬时仍然穿着中华民国的将军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