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比小说更离奇的司马史观

日边瞻日本 作者:李长声


(日本历史小说札记之三)

司马辽太郎(1923-1996)去世八年了。

他出生在大阪,本名福田定一。就读于大阪外国语大学蒙古语专业,提前毕业入伍,到过中国牡丹江。复员进报社,从事新闻工作15年。1955年处女作《波斯幻术师》(书名均照搬原文字面)获奖,此后取笔名司马辽太郎。1960年小说《枭城》获得直木文学奖,从此专事写作。1962年先后开始在报纸上连载《龙马逝》、《盗国物语》,名声大振。

《龙马逝》连载了1335回,结集为《立志篇》、《风云篇》《狂澜篇》《怒涛篇》《回天篇》,最后是这样收笔的:"此夜,京城的天空布满了雨意,不见星辰。但时代在旋转,年轻人用手推那历史的门扇,敞开了未来。"这部小说也算作青春小说。司马辽太郎何止著作等身,码字3000万,直追吉川英治。时当经济一日千里地发展,上班族阶层壮大,历史状况颇类似从明治维新至日俄战争那段蒸蒸日上的年月,司马的小说向来被视为给发愤图强的日本人鼓劲,属于励志类,总计销行两亿册。读了《龙马逝》觉得主人公坂本龙马确然是日本"维新史的奇迹","天不生这个奇迹式人物,历史或者就大不一样"。传闻他身染梅毒,如不被暗杀,尊容可观,历史小说家的妙笔可怎么生花呢?

或许与当过坦克兵有关,司马写了一辈子战争。那薄如纸板的坦克促醒他思考:日俄战争时日本陆军的装备是世界准一流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陆军的装备第三流,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简直不能相信了,只比日俄战争时代的装备强一点点。那装备只适于讨伐满洲马贼,徒有"军国主义国家"之名。这个念头逐渐定型,形成一个最基本的司马史观,即日清、日俄战争时的日本人是健全的,然而后来日本人在哪里扭曲了,陷进亡国大战争。日本人在哪里变了呢?司马辽太郎反对战争,但反对的是昭和战争,而明治年间形成近代国家的过程中发动的战争他并不反对,并一味颂扬那些赢得历史的风云人物。出道之初,《枭城》取材的还算是无名之辈,但后来司马就成了写幕末动荡时代的英雄的专业户。司马史观是英雄史观,模仿评论家佐高信的说法,若问长城是谁建的,辽太郎必然脱口而答:秦始皇。他绝不会想到农夫泥瓦匠。为塑造体制变革之际的英雄人物,作为依托和背景,自然要起劲拔高井上清、网野善彦等史学家据实贬低的明治维新。虽然对日军被苏军打得落花流水的诺门坎战役感兴趣,做过调查,却到底未染指这个昭和题材,只怕他来写,也无非张扬一番"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儿"的哲学,甚而沦为电玩市场流行的"假如我来指挥那场战争"一流。昭和是从明治发展而来的,明治时期已埋下昭和年代四下里侵略的伏笔和隐患,司马割断了历史脉络。难怪他一死,一个叫藤冈信胜的便跳出来拉大旗作虎皮,把司马史观弄得比小说更离奇,跟他们的自由主义史观成了一路货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