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寄生夏娃

日边瞻日本 作者:李长声


角川书店开垦恐怖小说这块处女地,1994年创设日本恐怖小说大奖。不过,第一炮没有打响,只评出三篇佳作。评选委员们异口同声:日本哪里有什么恐怖小说。时隔一年,评选第二届,几位评选委员却惊呼:奇想空前,笔扫千军,从国际水准来说,这也是超水准。他们不惜盛赞的,是濑名秀明的长篇小说《寄生夏娃》。这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日本从美国移植所谓现代恐怖小说的成功,甚至有评论家认为,濑名秀明的登场,如同在1970年代的美国,斯蒂芬.金(Stephen King,1947-)的登场使"现代恐怖"大行其道。《寄生夏娃》行销170万册,使读者对"国产"恐怖小说的印象美好起来了。

就美国现代恐怖小说家来说,濑名秀明本人更喜好的是迪恩·昆兹(Dean.R.Koontz,1945-),从原文阅读他的作品。动笔应征之前,濑名买来角川书店出版的"角川恐怖文库",通读一遍,对日本长篇恐怖小说的整体感觉是"叫人不耐烦"。他生于1968年,属于爱看"机器猫"的漫画世代。1994年4月至8月创作《寄生夏娃》时还在读药学博士课程。其实,前一年元月在报纸上看见角川书店创设日本恐怖小说大奖的广告,他就曾投稿应征第一届,但最终落选。濑名本身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寄生夏娃》取材于最前沿的现代医学和生化学。科学驱散对未知的恐怖,同时又不断带来新的未知,造成恐怖。

长达500页的小说分作三部:发生、共栖、进化。大学药学系生体机能药学研究者永岛利明难以相信刚结婚两年的爱妻圣美突然死于车祸。圣美25岁,把肾脏移植给14岁少女安齐麻理子,但利明背着岳父,向医生提出一个交换条件:把圣美的肝藏给我,做肝细胞初期继代培养。这种调查肝多样性代谢机制的实验通常是使用鼠,不易得到人的肝藏活细胞,尤其是十八至三十来岁,而且不是病死的。圣美的肝细胞"Evel"在橙色的培养基中闪烁光泽。利明觉得圣美没有死,这样继续活着。

然而,圣美的死,肾脏的移植,以及利明的肝细胞培养,这一切都是"她"在操纵。"她"是谁?或者,是什么?是线粒体。这种真核细胞固有的小细胞器像发电厂一样,提供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源,甚至可以说,它决定细胞的生死。线粒体具有独立于核的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系统,能合成构造蛋白质,自我增殖。线粒体是1890年发现的,已经有五位科学家因相关研究获得诺贝尔奖。有一种假说:线粒体作为微生物(像细菌那样的原核细胞)在生物进化初期进入其他细胞内,产生共生关系。《寄生夏娃》的构思即来自这种"细胞内共生说"。那么,这种寄主和宿主的共生关系能永远持续下去吗?

寄生的线粒体造反了,破坏了久远的共生关系。"她"花费长久岁月侵入宿主所有器官,以致没有"她",宿主的机能就不能正常运转。"她"兴奋,圣美脑细胞前突触受到异常刺激,突触间隙放出大量的传达物质,圣美就获得快感。"她"操纵宿主的神经传达,操纵圣美的肉体。"她"要更快乐,要随心所欲地操纵宿主的增殖,那就必须让染色体组更异常。人类发展到今天,操作遗传基因变异的技术已相当发达,所以,线粒体不再是细胞核的奴隶,从此获得解放。"她"潜入利明指导的女研究生浅仓佐知子体内,"借"口宣称:从此开始进化的下一个阶段,"她"的女儿将是新世界的夏娃。其子孙是全新的终极生命体,像人类的祖先驱逐叫作尼安德特的生物那样消灭人类。

线粒体基因是母亲遗传的母系基因,用解析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调查的人类祖先被称作线粒体夏娃。"她"操纵"Evel"异常增殖的异型肉块,制造出圣美的形体,获取利明的精子,然后把受精卵植入充当种之间过渡的麻理子的子宫,寄生夏娃。懊悔不已的利明要阻止"她"的女儿出生。与非人怪物作战,虽然充溢紧迫感,步步逼人,但视觉印象终究是美国电影的描摹。

线粒体算计了一切,却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线粒体是雌的,只考虑把男性基因当作生殖的工具,但制造的新生命体也混入雄的线粒体。为独占生命体,"夏娃"和"亚当"雌雄争斗,无法定型。寄生在"Evel"当中的线粒体发出绝望的哀鸣--"外膜和内膜破了,脱氧核糖核酸从线粒体内部流出,细胞质内充满的活性氧把它切碎。线粒体产生的电位也扩散消失。受到刺激的受容体分崩离析,变成毫无意义的肽,失去活性。意识停止,细胞破裂,还原为单纯的类脂质、氨基酸和糖。那已经不是生命体,只是一堆变性腐败的有机物"。为阻止巨大的破坏力,利明招呼"她"的孩子回到他体内,与"父亲"的细胞融合。细胞与细胞剧烈磨擦,其热如火,利明的身体熔化了。

心有余悸,读者不愿再思考什么,何况作者在小说结尾作出的解说过于理论,好似浅仓的硕士论文。或许最后只想问,为什么只是圣美的线粒体发生叛乱呢?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问题意识,但小说家无可奉告,或许是基因多型现象招致的结果,他也担心再出现圣美那样的人。

小说开篇是圣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只有起头一句"眼前的景色突然消失了"和末尾一句"眼前有一根粗大的电杆"略作提示之外,几页的篇幅描述圣美死去的感觉,犹如梦幻,展示了笔触细腻的风格。作者凭借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技术,描述器官移植手术、生物实验室等,详尽得近乎呱噪,但正是入微而逼真的细部描摹紧紧抓住了读者,可能专家读了也会叹服。对于读者来说,不仅有获得知识的愉悦,偷窥另一个未知领域的兴奋,而且,走进恐怖之前,心怀忐忑,也愿意在绊绊磕磕的文字上徘徊。

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下笔严谨,更在意的是科学事实和专业术语的正确性。文库版后记彻头彻尾是一篇学术勘正,而且附上一篇专家撰写的《生化学术语解说》。小说是他在研究过程中生发的"妄想",也自然而然地带有浓厚的科幻色彩,却没有科幻小说通病的拘泥和艰涩。1998年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BRAIN VALLEY》,就获得了日本科幻小说(SF)大奖。他的小说难读,但有趣,对现代文明的批评也引人深思。一位大学校长读了濑名秀明的作品,请他来校任教。科研和写作难以两立,或许他终将放弃科研工作。对于大量消费的"日本恐怖"来说,那倒是幸甚至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