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日本古都京都的街头,静静看鸭川川水缓缓地流过。心中涌起很多感慨。
手中这本刚刚买到的日文版《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由日本高文研出版社出版。和中文版淡青色主调的设计不同,日文版是红色封面,大字题目写着“开启未来的历史”。大概,对参加中日韩三国学者共同组成编写委员会的日本学者和教师们来说,“开启未来”,是他们心中最希望传达的愿望。
和很多日本书一样,日文版还有一条黑色的腰封。黑地白字,印着“以一个国家自我为中心的历史,已经不适用于21世纪。”“这是日、中、韩三国的学者和教师,为了追求共同的历史认识,用了三年时间,开过10次国际会议后,共同执笔编写的近现代史入门书。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探索之作”。
2005年6月20日,日韩首脑就修复两国关系在韩国青瓦台举行了会谈。这场不欢而散的会谈,一个中心内容就是历史教科书问题。从1945年8月15日算起,历史已经过去了60个春秋。在欧洲,由于德法等国妥善地处理了战后问题,战后60年欧洲成功完成了地域整合,欧盟不断得到扩大和加强,成为影响世界的一极,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医治战争创伤、实现区域统合方面,东亚却面临复杂的局面。
战后的60年,日本和德国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战后德国对纳粹势力进行了彻底清洗,对纳粹思想进行了彻底批判。与此构成鲜明对比,美军占领日本之始,即采取对天皇制加以保留的温存政策。朝鲜战争以后,曾经一度被联合国军从政坛放逐出去的战犯,更重新梅开二度,再被起用。死灰复燃的旧势力几十年来盘踞于日本政坛,成为主流。而敢于公开言及天皇战争责任者则要冒着生命的危险。伴随东西冷战的结束,美国独大局面的出现,日本政坛也发生了剧烈变化。左翼政治势力的影响日趋式微,基本失去了制衡作用。日本国会内部,主张修宪者已经占大多数。而自民党和民主党两大保守政党体制的形成,为左翼小党派留下的政治空间更为狭小。在这种形势下,对于战争的历史,日本已经很难像德国那样进行深刻的自我检讨,因此也很难和东亚各国取得真正的和解。我曾和一位研究日本历史的日本老教授谈起这本《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他告诉我,很多日本学者很期望能够看到东亚出现和平、友好、共同发展的局面。同时他直言:“但是这样的话,日本学者很难主动说出来,因为历史上有过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所以,如果由日本人来说这样的话,非常容易招致误解。方向上‘东亚共荣’并没有错,但日本军国主义依靠武力来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新秩序’是错误的。真正的‘东亚共荣’,应当是东亚各民族建立在平等和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基础上的。为建立这样的基础,这本教科书是有意义的。”
一位从事企业经营顾问工作的日本社长则从另一个方向看问题。他认为,战后日本的历史观教育确实存在问题。他提及今年6月电视播放的一次日韩政治家和知识分子辩论会。辩论会中,一个参加辩论的日本人拿着当年的报纸,指着上面的照片说,当年日本是给了朝鲜人自由的。自己的父亲在朝鲜半岛参加选举,名字旁边还特地用韩文标注了韩语发音。而当年的朝鲜人是自己去投票选举了他父亲。对他的这番话,韩国学者只回应了一句话:“在当年,没有人请日本人来韩国参加选举。在今天,也没有人认为在刺刀威胁下的投票是民主的。”这样糊涂的人能代表日本参与同韩国的讨论,可见现行的历史教育实在问题多多。
这次到日本出差,两次在街上向遇到的日本大学生们问及《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他们有的表示听说过,有的表示“没读过,也不会买”。但在我经过的几家书店,架上大多陈列着这本“开启未来”的教科书。问一下店员,有的说卖得还好,有的说买的人不多。离开日本前,经过京都地铁车站边的书店时,意外地看到这本书被陈列在店前非常显著的位置。拿出相机想拍一张照片,却被店员制止住了。入乡随俗,只好带着几分遗憾拉起行李走进站台。从关西起飞的飞机,飞经朝鲜半岛的上空在北京着陆,加起来不到三个小时。回家后发一封电子信件致谢,对方接到并回信说不客气,只是几分钟的事情。在交通和通信已经如此发达的年代,一本历史教科书从开始讨论到今天陈列在中、日、韩三国书店的书架上,却用了整整三个年头。即便如此,这样的工作也是有价值的。尽管不同的日本人对于这本教科书有不同的反映,尽管这本教科书的编撰者们所追求的目标和现实仍然有着遥远的距离,但作为一个了不起的开始,我想这本教科书许多年后还会被人们提起。
在欧洲,经历了数百年战争的德国和法国能够实现和解,能够形成今天欧盟大统合的局面,那么在东亚也一定存在同样的可能,问题只是如何推动历史真正走向通往这一可能性的道路。套用当年美国人登月时的那句评语,这本由中、日、韩三国学者和教师编撰的历史教科书,在三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只是很小的一小步,但对于创造一个和平与友好的东亚新格局,我想确实是很大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