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这句话,是电视广告的一句广告词。那是以奔跑着的日本著名女子马拉松选手有森为画面的广告。广告具体是哪个厂家做的、是宣传什么的,已没有一点记忆了,但这句广告词和奔跑着的有森灿烂的微笑,却一直留在脑海里。其缘故,大概是有森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吧。就是这位有森,战胜了伤病,带着灿烂的微笑,顽强地复活于奥林匹克赛场;也是这位有森,拿到铜牌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流着泪说了一句后来流行于日本的话——“自己都想赞美一下自己”。尽管人们都说日本人习惯于暧昧和含蓄,但了解她的运动生命由绝望到复活全过程的人,对她这句话,都会从心里报以理解与支持的掌声。可以说,这句广告词,准确地表现了有森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它和画面上微笑着奔跑的有森,接合得天衣无缝。
康贤淑大姐今年第二次挑战京都大学经济学部博士后期课程的考试。一年来,为了这次考试,她尽了全力,但是很遗憾,又是铩羽而归。尽管她不愿意离开生活惯了的京都,但现在却不得不离开了。我来到京都读博士课程两年了,不善交往的秉性,加上沉身自己世界的习惯,使我和外界的来往很有限。有交往而又称得上朋友的,更是屈指可数。这其中,康大姐是交往不多却一直引之为朋友的一个。想到有限的朋友中的一个,就要去另一个陌生的城市,心中便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怅惘。
康大姐和我同乡,都是吉林人,来日本的时间也都不短。她在日本离的婚。从我认识她起,她就一个人带着女儿住在京都大学的吉田寮。我感觉她像一只受过伤的小鸟,极为爱护自己的羽毛。说来她该有一份很复杂的经历,有一份很不易的生活。但相识两年,从没有听她细讲过,我也不曾冒昧问过。给我留下印象的是她在经济学部帮老师组织亚洲研究会的情形,她在生协留学生委员会参与组织中国语讲座的情形,她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发表论文时的情形,她在吉田寮和美国牧师古爱克补习英文的情形。而在我的记忆中,作为这一切的背景的,是一个夏天的黄昏。当我推开吉田寮接待室的门,看到她的小女儿一个人坐在那里看漫画,房间很黑,孩子大概忘记了开灯。夕阳的余晖透过窗子,斜斜地洒在桌子和孤单单的孩子身上。那一刻,我仿佛对这母女俩的生活多了许多了解。然而,同处异国他乡的我,没有力量能从根本上帮助谁什么。这是我一直觉得遗憾的地方。从一开始,她就把学问看得很认真。我前边说过,为了准备博士后期课程的考试,她尽了全力。而她的落榜,原因却还有成绩以外的因素。日本的大学也有很多复杂之处。在决定是否录取她的教授会上,一位女老师由于某种原因,投了决定性的反对的一票。我想那位女老师大概并不知道她这一票的分量。她大概一生也难以知晓,由她的一票决定取舍的这个人,为了学问付出的是怎样的代价。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之间的理解是多么重要啊,而又有谁能真正地用心去想一想别人的事情呢。
我是一个在体育上先天不足,后天又不肯努力的人,说不上能对体育世界有多深的了解。关于有森的报道,可以说是给我补了很好的一课。胜负是冷酷的,非此即彼,第一名总是只有一个。为了这个第一的荣誉,赛场后边,有着和我们平常人完全不同的、在我们想象之外的日复一日的训练的艰辛。比如说,我就很难想象,在今天几乎不看电视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而即使付出了这样的牺牲,却拿不到奖牌的人,有很多很多。想一想那些没有奖牌的人,他们得到的仅仅是失败吗?我想不是。努力拼搏过的人生本身,就是无价的财宝。他们努力前行的身影,正像那句广告词所说的,是在放射着光辉。即将离开京都的康大姐,留给我们的不就是这样一个身影吗?
前几天,去看康大姐。她正在翻译一本日本企业家的传记。谈话中间,她让小女儿为我们弹了一首贝多芬的乐曲。小小的孩子,端端正正坐在钢琴前,从她的小手指间,音乐泉水般流泻而出。那一刻我很感动。音乐声中,我想起了两年前的那个黄昏,想起了两年来经历的许多往事,也想起了标题上的那句话。当我动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这种感动仍然萦绕在心。留给我们这些年过三十的人的机会并不多,我们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努力,让自己的身影也有一份奋斗者的光辉,为自己、为孩子、也为他人。
古代的人们,在送别好朋友去远方的时候,有写诗写文章送行的习惯。这不是一篇称得上送行的文字,但却包含着我对康大姐、对朋友、对自己的激励之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和京都的朋友们期望于康大姐母女的,是奔跑的英姿和灿烂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