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在用人观上,张近东也更为欣赏那些和自己一样拥有强烈的事业心,愿意把企业当作一项事业来做的事业经理人,而不是那些把企业当成自我实现的跳板而非一种事业的职业经理人。两者都拥有苏宁需要的技能,但是苏宁更需要他们能拥有一颗安定的事业心。
毕竟,在张近东的心目中,建立商业连锁王国的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张近东常常把零售业的竞争比作是一场马拉松,不看一时的快慢,而看谁能坚持跑到最后。而这就需要苏宁的员工都有一副事业心,而如果只是以一种职业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工作的话,很难在漫长的征途中坚持下来。
张近东说,他最怕员工没有了斗志。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苏宁进入了青年时期,对于这样一个还处在青春期的企业来讲,如果没有创新就很难有发展。“做零售这十几年里,我们对员工的培养花费了很多心血,我最担心的就是我们的员工丧失斗志。”他说,“企业有既定的发展目标,我们为员工提供实现梦想的平台,为员工增加附加值,时刻鼓励他们,为的就是激发他们的斗志,公司员工、企业、社会永远是三者共存,相互依赖。有朝气、有创新意识的员工为企业效力,企业发展了,为社会带来财富,社会的财富同样反映在企业上,最后再通过薪酬、福利反馈给员工。我们的员工就是基础,只有员工、企业、社会利益最大化才能合作共赢。”
张近东一直希望能够把苏宁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品牌,而他也深知这条通往全球化的道路的漫长,他甚至对采访的记者讲,他希望将来能到欧美去到处开店,他说,“如果把店开到了美国,感觉肯定会不一样。而我自己可以不做具体事情,能够经常出去跑跑转转,先把欧洲看一遍。”他憧憬着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开车的感觉:“公路随着地平线起伏,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让人的心情很好也不会感到疲惫。”
2009年上半年,苏宁完成了我国零售业内的首次跨国收购。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苏宁就出资5700万元认购日本零售连锁企业LAOX公司2736%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苏宁正式开启了国际化的道路。
张近东为什么那么执着于国际化的道路呢?
实际上多年来,让张近东一直耿耿于怀的是,百思买、沃尔玛、家乐福等海外巨头正逐年加大对国内市场的蚕食,然而面对同样庞大的国际化市场,我们的制造业、零售业却始终无法大步前进。随着我国制造企业走出国门,源源不断的“中国制造”出口到全世界。然而,猝不及防的金融危机导致出口量、出口额严重受创,其中暴露出不少制造业国际化销售中的问题,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质量,缺少渠道落点始终成为我们国际化零售的一块短版。
“我们的制造企业就像是在‘空投’,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渠道率先进入海外市场,一旦我们的零售基地就在国外,那么一定能与我国制造业相互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看出,这种做大事业的观念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赢利需要,金钱已经不是驱使张近东勤奋工作的主要动力了,对于这个已经进入了富豪榜前十、将来随着苏宁的进一步发展可能还将更为富有的人来说,财富后面多加一个零都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和吸引力了。“百万财富是自己的,而亿万财富则是社会的。”心中的梦想,追求一个事业更高的境界,这些才是张近东最为挂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