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名胜奇迹(6)

破译天下谜团:人文社会博览 作者:马驰聘


比萨斜塔是比萨城内一组古罗马建筑群的一部分,是附属于比萨大教堂的塔形钟楼。该塔建于1174年,直到1350年才完工。斜塔全部用大理石建造,总重量为1453吨。塔共分7层,从钟塔北面顶端到地表的距离为米高。底层有石柱15根,上面6层各有石柱30根,钟就挂在顶层。如果沿着螺旋式的阶梯登上钟塔,要上294个台阶。由于塔身大幅度倾斜,加上各层都没有扶手栏杆,所以攀登斜塔是一件颇为冒险的事情。但是,游客登上钟塔,就可以眺望比萨城的全景。因而冒险攀登者还是络绎不绝。在1589年,这里曾发生一件轰动物理学界的事件。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在斜塔上作了自由落体试验,从而推翻了一向被奉为权威的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例”的学说,创立了他所发现的“落体定律”。

从1918年开始,每年对斜塔进行测量,发现比萨斜塔的倾斜速度正在逐步加快。1918~1958年的40年间,平均每年倾斜毫米;而1959~1969年的10年间,平均每年倾斜毫米。现在顶部中心偏离中心垂直线向南倾斜米。这种情形,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斜塔前途的忧虑。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围绕着比萨斜塔倾斜的原因争论不休,但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为了保护这座建筑物不致倒塌,许多人提出了各种建议和方案。但是由于种种考虑,这些方案至今尚未实施,而斜塔的倾斜度仍在逐年增加。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1506~1626年建造的罗马城圣彼得大教堂,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的梵蒂冈,它是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是欧洲最小的国家,面积只有平方千米。圣彼得大教堂呈长方形,整栋建筑呈一个十字架结构,造型传统而神圣。

圣彼得教堂拥有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教堂下面的廊檐上方有11尊雕像,中间是耶稣基督,两侧各有一座钟。大殿下面有5扇门,平常一般游客都从中门进入可容纳5万人的教堂内部。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

教堂内最惹人注意的雕刻作品主要有三件,即米开朗琪罗的“圣母抱子”;二是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和青铜宝座。

圣彼得广场位于圣彼得大教堂前,被称为“世界上最对称和最壮丽的广场”。这个集中各个时代精华的广场,由贝尔尼尼于1667年设计,并花去11年时间建成。广场呈椭圆形,长340米,宽240米,地面用黑色小方石铺砌而成,两侧由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造型和谐,气势恢弘。

圣玛利亚大教堂

圣玛利亚大教堂位于德国西部的特里尔城。

圣玛利亚大教堂始建于1296年,式样是按照当时欧洲流行的哥特风格建造的。教堂的大门朝西,面对着洗礼堂,旁边有一个高高的钟塔,前面是开阔的广场,衬托着色彩富丽的石建筑,显得非常庄严气派。

1365年这座辉煌的大教堂基本上完成了它的主体工程,但是剩下的中央歌坛上的八角形屋顶未能完工,由于它的跨度太大,整整搁置了半个世纪。1420年,教会最终采用了著名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的设计。他为了要使这个用骨架构成的大穹窿顶能够在全城到处都能看到,所以在顶的下面加上了一个12米高的八角形基座。穹窿顶本身高30多米,从外面看去,像是半个椭圆,以长轴向上。伯鲁乃列斯基亲自指导了穹窿顶的施工,他采用了伊斯兰教建筑叠涩的砌法,因而在施工中没有模架,穹窿的结构采用了骨架券的做法,一共有8个大肋和16个小肋,肋架之间有横向联系。穹窿的外壳做成两层,在两层之间是空的,并可容人上下,在穹窿顶的尖顶上,建造了一个很精致的八角形亭子,这亭子采用了古典的形式。小亭子与穹窿顶的总高有60米,亭子顶距地面达115米,成为全城的重要标志。全部工程于1434年完成,这在当时是非常惊人的技术成就。

中世纪时,天主教的教堂从来不允许用穹窿顶作为建筑构图的主题,因为教会认为这是罗马异教徒庙宇的手法。而伯鲁乃列斯基不顾教会的那些禁忌,渗透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与古典的手法,因此这个大穹窿顶的建成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朵报春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