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同气相求,用食物补养五脏六腑

孔令谦谈会吃才健康 作者:孔令谦


中医不难学,因为中医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这么一个成语,叫“五味杂陈”,用来形容各种滋味。而中医正是将所有能够入口的食物分成了酸辛苦甜咸五味,与五脏相对应,如酸入肝,苦入心等;为什么说这个人心火太大要吃点苦呢,就是这个道理。民间有句俗话“吃什么补什么”,虽然这种观念多少有些以偏概全,有些时候并不适用,但的确是一种朴素的中医补养观念——同气相求。每种食物都有它的气、味、色,与身体的五脏相对应,吃对了,就会对身体有补养作用。

吃补五脏,学手太极功夫

民以食为天,应该说,吃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从生吃到熟吃,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吃得合理到吃得科学。吃出健康、吃出美丽,饮食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呈多元化方向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食品更加极大丰富,使人眼花缭乱,这个好,那个棒;这个能吃,那个不能吃。因此有吃出病的,像脂肪肝、糖尿病等;也有减肥导致的在优质生活条件下的营养不良症等。这些无不与我们的日常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早年练习太极拳时,老师曾说过,太极拳练好了,浑身上下无不太极。太极就是刚柔相济,刚柔就是阴阳,我将其引申到吃,就是食物的寒热温凉,升降沉浮。因此,对于眼花缭乱的各类食品,以一颗平常心、太极法加以区别,一定会逐渐炼成一嘴无吃不太极的功夫。

以食物之性补人体之偏

寒、凉、平、温、热即食物的五性。五性的分类,可以让你更明显地针对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食用不同品性的食物。如果你属于寒性体质,就不适合吃太多寒性的食物,否则只会“雪上加霜”,导致身体不适,阴阳均衡的关系更加倾斜,也违背了健康养生的本意,这在太极中叫立身中正,阴阳互济。

A寒、凉性食物可以起到清热去火、润肺除燥的功效,食用后会使人体的能量代谢率降低,促进热量下降。适合热性体质及热性症状者食用。

B温、热性食物可以祛寒补虚、消除寒证,增加人体热量,促进人体的能量代谢。适合寒性体质、寒性症状者食用。

C平性食物能够开胃健脾、补虚强肾,并且易于消化,适合任何体质的人食用,身强体健者还可长期食用。

热性食物升,寒性食物降,一起维护身体的阴阳平衡

在太极拳中强调虚心实腹,其目的在于通过太极拳锻炼,使人体阴阳二气处于本位,即轻清者升,浊阴者降;中医治病原则也是如此,无论是草本药物还是食物,其升降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基本规律是热性食物多具有升提的作用,寒凉性食物多具有沉降的作用。

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

人的体质不尽相同,选择食物前要搞清楚自己到底属于哪种体质。只有这样,才能让食物起到充分的养生功效。我们的体质跟食物也很相似。就人体而言,大体分热性体质、寒性体质、实性体质和虚性体质等。其基本选择规律很简单,热的吃多了,就要凉一些;荤的吃多了,就要素一些;身体虚了,就要滋补;营养过剩了,就要清一清。

但需要注意的是,体质的表现只是一种倾向,并不带有绝对性,而且也并非一成不变,它会根据你的饮食、生活环境以及情绪变化等情况逐渐改变。因此,要保持自身的健康,最好的办法就是随时掌握自己近期的体质,加以维持,调配饮食。

五脏六腑的三个房间:上中下“三焦”

人的五脏六腑在身体里有特定的位置,中医把五脏六腑划分在三个不同的“房间”里,也就是上中下“三焦”,上焦的脏腑主要是心肺,中焦的脏腑主要是脾胃,下焦的脏腑主要是肝肾。

如果把身体比成一个工厂,上焦这个房间是蒸发室,心是发动机,肺是蒸汽机,心肺协同作用宣发水谷精微,推动气血在身体内周流不息,输布养料,下接受来自中焦的水谷精微,经肺气宣布,若雾露般弥漫灌溉脏腑,充养全身。《灵枢?决气篇》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中焦是燃料转化室,脾胃在这里收纳水谷,搅拌加工,消化发酵,使食物变成身体所需要的养料和燃料,所以称“中焦如沤”,腐熟水谷精微,像发酵一样,泡沫浮游。

下焦则是废料排出室,主管着消除毒物,排出废物。所以下焦如渎,像水沟一样,使水谷之浊气排除体外。

三个房间各司其职,让人体的动力核心有序工作,绝不怠慢。如果哪一个房间出了差错,身体恐怕就要部分罢工了。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对三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发现三焦互相影响,三焦病则有传变的现象,并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降不安;治下焦如沤,非重不沉。”的三焦治法。这为中医治疗瘟疫,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大部分传染病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在几次传染病大流行期间,我们根据吴鞠通的三焦理论,运用中医的治疗方法,都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有人说神奇,其实不神奇,只不过是把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运用正确罢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