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1971年8月15日,美国发生了“尼克松危机”,美国货币政策从黄金美元本位制过渡到浮动汇率制,产业环境完全改变。1973年以及1978年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导致了石油价格的高涨,世界经济陷入大恐慌。日本经济受到石油价格高涨和日元汇率高的影响,经济增长率与1960年代相比下降了二分之一。不过,借助于有关能源改革的相应政策以及产业界的不懈努力,日本渡过了这段困难。
4.国际合作时代(1980年代)
进入1980年代,日本经济通过实施结构调整,强化了竞争力,扩大了出口,导致日美贸易摩擦进一步激化。摩擦的对象范围也扩大到汽车、半导体、机床等产品。同时,日本的基准认证制度等与进口有关的制度,也被看作是日本市场封闭性的表现而遭到批判。1985年开始了所谓的“MOSS协议”(区分不同市场领域协议),该协议是针对机电通讯、电子、医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就日本市场的封闭性所展开的日美之间的正式谈判。
此外,1985年10月的“广场协议”所进行的货币调整使日元遭受了严重的升值,日本企业陷入困境。日本政府通过“前川报告”等,正式开展了经济结构改革,并同时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实施了扩大内需政策。
这一时期,产业政策有了巨大的变化,对市场功能的重视变得更加突出,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增强。政府通过有机地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推进了结构改革,降低了对(主导经济增长的)战略产业的扶植力度,将重心转移到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地球环境问题的解决等地球方面的课题上,并同时致力于国际合作和国际贡献。
5.结构调整时代(1990年代)
1980年代后期开展的内需扩大政策,致使日本经济在1990年前后迎来了所谓的“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的房地产价格以及股票价格暴涨。为了矫正泡沫经济,政府紧急采取紧缩性政策,从此日本陷入了被称作“失去的10年”的长期停滞。之后为了恢复景气,日本政府积极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经济才得以恢复。
鉴于美国、英国等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通过重视市场功能的政策进入了景气扩大的过程,日本也以放松管制为中心进行了结构调整。可是市场景气始终难以恢复,1990年代日本经济仅停留在1%前后的经济增长率。
即使进入1990年代之后,美国仍旧对于日本的经济结构抱有不信任感。继1985年1月开始的所谓“MOSS协议”之后,1989年7月日“美结构协议”(SII)开始实施,1993年7月“日美总括经济协议”(CTT)开始实施,日本的经济体系开始登上了真正的通商谈判的舞台。美国为了改变日本市场,强调“注重结果”,逼迫日本扩大进口,其中汽车谈判最为艰难。1995年6月,桥本通商产业大臣与卡特USTR代表最终达成了协议。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其纷争解决机制有效地发挥了作用,加之日本经济陷入了停滞期,日美通商摩擦才开始趋于稳定。
这一时期,地球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的极大关注。1992年联合国环境问题会议召开,在会上,多国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其基础上,1997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6.全球化时代(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尊重自由贸易的潮流和电子信息革命相辅相成,这大大提高了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同时也加快了经济的增长。2000年代的前期,世界经济记录下4%左右的经济增长率。但是,它同时也呈现景气变动的同步化和振幅的扩大现象。开展“双胞胎”赤字(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赤字)的美国式市场原理主义及金融本位的经济运营,产生了全球性不均衡,2008年发端于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同时陷入停滞。
这一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采取了稳定金融和恢复景气的协调行动,世界经济最近开始渐渐脱离最停滞的时期。其中,中国等亚洲国家及地区为经济恢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实现了年率9.6%的经济增长,并在2010年超过日本,占据世界第二的经济地位。印度经济近年来也持续显著增长,东亚地区的经济总量目前已经占世界GDP总量的25%左右,预计到2020年可达到约40%。
日本经济2000年以后缓慢地进入了景气恢复过程,但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再一次陷入了负增长。通过与其他主要国家合作开展景气刺激政策,最近才渐渐转为正增长,但是很大部分是依赖于对中国的出口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