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为了静止吗
很多父母都在为毁掉他们的孩子做着“贡献”:他们用婴儿车推着已经两岁的孩子到处走,或者用车载着三四岁甚至已经5岁的孩子,而不是带孩子一起走路去购物、去幼儿园。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一组让人心里不安的数据:30%开始上学的儿童体重超重;40%的孩子身体上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一跑步就立即气喘吁吁;50%的孩子深受各种不良姿势的困扰,甚至伤害之苦。
医生们严肃地警告我们:我们的孩子会发展成为“运动方面的文盲”。许多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翻筋斗,或者说根本没有能力哪怕只翻一个。许多刚刚上学的儿童无法单脚站立或者跳。许多5岁或者6岁的孩子经常无法专心,总是慌慌张张的,并且活动起来极度不协调。而父母们的任务,应该是帮助孩子多运动。
运动机能的发展:从婴儿到短跑运动员
为了促进精细和大运动技能的发展,父母必须了解一些重要的发展数据。
宝宝出生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能成功地从一种无力无助的状态发展到能朝着爸爸妈妈的怀抱走去,然后再走开——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是历尽千辛万苦的回报,是长期练习的结果。只要孩子学会了走路,他就拓宽了自己的活动范围,从而征服这个世界:这扇门的后面到底藏了什么呢?那个角落里有什么呢?当他拿到一根铅笔,他便开始按自己所想的乱写乱画,直到最终将“真正的”画面画在纸上为止。
孩子一直在学习着如何有目的地控制他的肌肉,协调他的行为——所有这些都是大脑与脚、大脑与手以及所有参与运动过程的神经连接完美配合的结果。小家伙还会常常去寻求进一步的改善。他会这样问自己:“我如何能靠近放在桌上的那只球?”然后他就会努力用自己当时身体状态允许的全部可能去解决这个问题。“好了,现在试试看,我能不能爬到这个椅子上……”或者“看看我能不能再爬到这张桌子上去……”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以同一个速度发展,所以这种尝试性的行为消失的时间也是不同的,视每个人的天赋和练习程度而定。
在遇到下一个问题时——这次也许球会躺在床的下面——孩子则会重新尝试,用相应的能力去实现这个有针对性的目标:“现在试试看吧,我能不能爬到床底下去……” 这样一步一步的,总有新的运动模式被孩子尝试和练习,同时带来相应的成功经历,比如“现在我终于能征服楼梯了”,或者“现在我能像一只猴子一样爬上游乐场里的攀援架”。正是这样的经历不停地推动着孩子前进。
小孩子好像有着无穷无尽的能量,像是台纯粹的永动机,几乎是刚刚安静地坐下,就又寻找出一个新的挑战:“现在该干什么呢?坐着从楼梯上滑下来?还是该练练翻筋斗呢?”
建议:运动的童年
如果父亲或者母亲能够一起跟他们玩的话,小孩子往往会因此受到极大的鼓舞。父母可以与孩子在花园里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起奔跑;在公园里一起在草地上玩闹;或者在一条绳子上走,练习平衡,当然绳子是放在地上的。如果在一起玩能让孩子非常快乐的话,那么儿童在学龄前就能愉快地学会遵守规则,而且很容易被大人们的运动热情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