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盛名之下(2)

在神木,做个幸福的中国人 作者:朱文轶


后来被称为“神木模式”的医疗改革实际上此时已经悄然启动半年之久了。只是,它还没有被命名。没有人知道该怎么称呼它。政府埋单的覆盖面多大?多少人应当从中受益?多少医院应当加入试点?都仍然只是一小部分人头脑中的蓝图。神木的干部们正在调研它的可行性,设计它的制度模式。2008年10月以后,这个过程加速了。低调的改革者开始考虑是否要让更多人了解它,是否要强化它的舆论影响力。

对任何一个地方干部,高层施与的政治信任,都会被看做千载难逢的机会,应该牢牢抓住。郭宝成当然也不例外。更何况,他深知,自己年过半百,能够有效利用的执政时间已经不多了。在他看来,有了钱的神木不能只是一个外人眼中默默无闻、为富不仁的“土财主”。在快速经历了商品社会和资本意识的觉醒后,他要让这个县城拥有与之匹配的制度环境,也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治县之道。郭宝成打算大干一场。

胡锦涛一行离开神木县几天后,神木县委就紧急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总书记来神木的系列指示精神和榆林市委全会精神。在会上,郭宝成重申了自己的思想。他再次要求所有参与神木县医改的干部们加快制度设计,争取2009年春节前制度体系基本成型。

除了神木医改,郭宝成在2008年之后,加快了多项民生工程的推进速度。比如,12年免费教育;孤寡老人和重度残疾人的免费供养;2000户城镇贫民的廉租房货币补贴……这些工程无一不领先于榆林的平均水平,这让神木成为陕北和榆林地区名副其实的“福利孤岛”。千方百计加入神木籍的外来人口和本地户籍管理方的较量成为这场大刀阔斧的福利改革的副产品。感到不平衡的人们把赞誉奉献给这些制度的设计者、神木干部们的同时,很难不去把周边其他县市拿来跟神木作比较,并对后者发一些牢骚,表达一些不满。这一褒一贬之间,等于把口碑的刀子架在了郭宝成的同僚甚至他的上级干部的脖子上。

同时,这些民生工程都是要占用大量财政预算的。和那些显著的样板工程和形象工程不同,后者的政绩最终会归功于整个县委县政府班子。而这不同,人们容易把从分配改革中得到的好处记在某个具体的领头人的头上。

对此,肯定有人不会太高兴。比如,和郭宝成一起搭班子的神木县县长。2005年9月神木县县委换届,从榆林市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一职赴任神木县长的雷正西,是个精打细算、谨小慎微、步步为营的地方干部,和郭宝成大胆敢为、率性诚信的行事风格迥异。雷是政府财政预算的把关人和执笔人,但他不喜欢冒险,更不情愿顶着上级的意见办事,是典型的“风险厌恶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