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起点公平就是机会均等(1)

理想丰满 作者:冯仑


对公平这件事可以从不同的立场来看,在思想史上一直都有两种观点,一是起点的公平,一是终点的公平。所谓起点的公平,就像运动会上的跑步比赛,枪一响,大家都从同一起跑线起跑,但跑步的人速度有快有慢,否则刘翔也当不了冠军。强调起点公平暗含着在终点是有差距、不公平的。邓小平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话的时候起点是公平的。但从今天看,人们关注的所谓收入差距过大,是直接看向了终点,一部分人确实先富了起来,但差距有些大。

这是立场不同,所以心态就不一样。1989年我开始做生意那会儿,没人给我发工资,我和很多人一样也是下岗职工,那时大家是起点公平。折腾了20年,有的公司破产了,有的公司还在维持;有的收入多点,有的收入差点。20年后说不公平了,那之前这20年的政策难道错了?1989年我起跑时,大伙儿都一样,现在说收入差距给整大了,那我也有想法。

我比较倾向于起点公平,尤其是程序公平,制度设计要合理,追求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公平,因为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比如1949年,好像大家都公平了,但依然有不少人享受着特殊供应。如果大家都追求绝对公平,那结果会是普遍的平均加极端的特权。

强调起点公平、一致性或等同性,却不承认终点的必然差距,那在运动场上就没法玩。所以起点公平是强调竞争,愿意强调起点公平的,多数是自信的人、愿意创业的人、愿意保持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就像在运动场上跑步,刘翔肯定愿意起点公平,因为他跑得快,起点公平实际上是激励大家奋力快跑。

从学术上来说,起点公平更多的是强调机会均等。机会均等就是讲垂直流动,每个人都有垂直流动的机会,而不是水平流动。水平流动是什么?水平流动就是你爹是穷人,你也是穷人,你走到哪儿都是穷人。机会均等了,你就有可能读书,有可能创业,我们都是因为开放了高考,才有机会垂直流动。首先我来到北京,然后我有机会去做生意,如果没有市场经济连做生意的权利都没有。实际上机会均等讲的就是起点公平,像美国哪个富翁是第二代?都是第一代,而且贫民、黑人也能当总统,这才是好的制度,机会均等。虽然这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均等,毕竟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有人是非洲人,体力好;有人是荷兰人,体力不好。非洲人先天肯定跑得快,荷兰人再练也练不过非洲人的胳膊腿。但总体来说,大家都在这儿顺着跑道跑,你不能横着跑。

再比如说教育,不管有钱没钱,不管是官几代、富几代,大家受教育的机会或教育条件是一样的。公立教育由政府承担,就不能够有人受歧视。抛开那些私立的贵族学校不谈,有一些特别好的公立学校,像北京人大附中,收取高额费用,只能是特别的人或有特别关系者的孩子们才能进去,这就叫机会不均等。机会均等在教育上应该是有教无类,所有孩子都能够公平地接受教育,至于接受教育以后,孩子们是否努力就是另一回事了。像国外发达国家,学校教育水准都差不多,有些孩子就是不爱读书,天天玩,起点是公平的,但你没学出来,逐步落后于别人,那就不能怨政府。

另外,每个人有就业的权利。在国企小孩可以顶替父母岗位,非国企就没有这样的政策,这就可能发生机会不均等。大学毕业后大家自由择业,毕业生自己去网上找机会应聘,这就叫机会均等。但任何时代总会有一些人可能有些特殊背景,他们不需要这么辛苦,想去哪儿就可以去哪儿。比如“文革”时参军,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先到农村插队,但也有些干部子弟、军人子弟直接就可以去当兵。像华谊兄弟的王中军就是这样,他父亲是部队的一个领导,他想当兵直接就去了,等他开公司时才发现居然连入伍手续都没有,后来才回到北京补办。入伍时,部队首长问他,是想学技术还是想长干?那会儿学技术就是以后到工厂工作,长干就是永远在部队里学军事。他说我要长干,后来就当了侦察兵。显然,在那个年代他的机会跟普通人不一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