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个人炫耀什么,证明他缺少什么。扩而大之,也许可以这么说:存在于这个社会中的人炫耀什么,是因为这个社会需要什么。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男人的生存压力很大,初出茅庐的男人,更渴望抓住一切机会——投资或者投机,但是总有一些人,即使不惜一切,最后也总要面对“恨爹不成刚”的事实,这时候他们难免会陷入一些“标签困局”。
很多男人热衷于给自己贴标签,他们以为,贴上了某些标签就会属于某个人群——拥有这个人群的一些特征、资源或者财富,享受这一人群的待遇甚至特权。但是,现实中,他们总是不小心陷入“标签陷阱”。
“国民党高干家庭”的标签尽管有,倒是不多见。我的某个同学的表妹,认识一个被她叫做“阿黄”的男朋友,一度号称自己是“大清正黄旗后裔”。据说某年大雪之后,她忽然心血来潮想去阿黄那边看看老城区的雪景,于是顺便打电话约了一下阿黄。结果接电话的是阿黄的妈妈,她说她的儿子可能出去上厕所了。“你等会儿吧,回头我让他给你打回去。”
后来,阿黄自嘲说:“远的不用说,就是回到150年前,我如个厕还不得两个太监伺候着!”
同学的表妹一声叹息之后,决定接受骨感的现实,因为她始终喜欢阿黄的幽默。
表妹的前男友是一个海龟(“海归”的戏称)。海龟认识表妹是因为海龟要找工作,而表妹曾经和海龟一同参加面试。海龟2000年前后就出国读书了,花掉家里60万元,读的是英国一个据说很知名的学校。
海龟到底是海龟,还是有一番气派的,起码知道的服装品牌要多一些,而且最具诱惑力的是,还能说几句地道的伦敦腔。
海龟一边四处找工作,一边在闲暇时向表妹普及一些海外见闻,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基本上就是这样一副腔调:“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让表妹误以为,在自己祖国四处碰壁的人,在国外过得一定是人模狗样虎虎生威的。加上海龟周末总喜欢带着表妹四处体验“英国经验”,表妹深以为这是个精英钻石海龟品质男。
表妹彼时已工作几年,所以也想办法帮海龟张罗工作的事情。她将海龟的简历推荐给一个师兄。师兄很给力地四处帮忙,最终,简历被退回了。
那个并没有排到世界500强的公司,经过几轮面试,几乎都谈好待遇了,最后竟然釜底抽薪,坚决拒海龟于门外。师兄转告表妹的话是:这位海龟不符合他们的要求。
表妹眼看偶像坍塌,自然是气不过的,找师兄理论。师兄原想息事宁人,奈何扛不住表妹较真,只好如实相告:海龟就读的学校在英国排名倒数前十。
倒数前十又如何?尽管表妹心有不甘,但是豪气还是瞬间短了不少。
师兄继续说:“其实他并没有读完,因为,开学的名册上有他,但是毕业的名册上并没有他。”
表妹愣了一下,继续追问:“你们这个职位不是说了并不看重教育背景的吗?”
师兄无语,是啊,不是很看重教育背景,但是,如果你出国玩了一年半回来,总不能说自己是学成归来吧?
后来,表妹也终于在海龟那里问出一些实话,原来,海龟在申请留学的时候,就是怕功课太过繁重,所以申请了一个容易读并且容易毕业的学校;但是到了那个学校之后才发现,食堂伙食还不如自己在国内就读的那个二类本科学校的伙食,住宿费却贵出很多——而且,尽管是在英国的某个大学读书,但是周围都是像他一样两眼一抹黑就被空投到大不列颠的中国有钱人的孩子。郁闷之下,海龟将父母给他备用的钱拿来做生意了,最后混个不赔不赚地回到故土,靠脑门上扣的一块“海龟”的章,准备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