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清的武则天武则天是一个富有历史魅力的名字。1300年来,人们对她是非曲直的争论喋喋不休,褒美和贬詈的用语,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中,似乎还没有另一个人物能使历史学家们有如此相悖的评价。矗立在乾陵唐高宗述圣记碑旁的那块武则天的无字碑,好像就是有意要挑起这场争论而一字不镌。这真好极了!给历史留下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题目,显然比杜撰一个结论去让人记诵,会更有价值。经验表明,对任何一个经历复杂的重要历史人物,要在“盖棺”时作“论定”是办不到的,更何况是这么一位中国正统王朝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
历史不只是胜利者的宣传,在我国以史为鉴的传统文化氛围下,一切不合后来统治者需要的历史都被改写过。既然不知自渺茫幽冥的远古时代哪一天起,华夏的大地和天穹上已结结实实镌刻下了“男尊女卑”四个大字,青史就再容不得一个有成就的女皇帝堂皇公平地留驻。虽然她曾空前绝后地在孔孟之道已经流传千年的文明古国里脱颖而出,但历史的迷雾和那段本来就充满了传奇和神秘色彩的历史,使我们今天已难明其真面目。要澄清被恣意夸大和渲染过的史实,洗去泼在她身上的污水,恐怕要比清除敦煌壁画上的千年烟尘污渍更难。同时,作为一个在后宫争宠的昭仪和占据皇位可以滥施淫威的女帝,武则天的性格也有独裁君主残忍荒暴的一面。
要鉴别诠释这类充斥于史书小说的材料,给她以切实的揭露批判,全面评价其政治,亦绝非易事。史学家们正确地认定了自己的首要任务:逐个找出被篡改的史实,一一加以纠正,将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不言而喻,哪怕只是澄清一个很具体很细小的问题,也要花费极大的工夫。正如一位法国历史学家所说:“无疑,历史知识的这种真实性或许是一种理想”,但“至少,历史总该是为接近于真实而作出的最严肃、最有步骤的努力的结果”(亨利·伊雷尔·马鲁)。笔者并不敢抱把武则天生平许多事情说对和说清楚的奢想。武则天的历史魅力就在她已是一个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完全看透的历史人物。人们常常习惯在持褒、持贬或有褒有贬的史家间徘徊选择自己的立场观点,其实不妨先花力气做一点摹写、复原历史本来面目的有趣尝试,在更多的了解她、理解她的基础上去思索和争辩,考验知识,收获智慧,增长撩拨历史迷雾的能力。
四十多年来,武则天这个使人魂牵梦萦的题目耗去了我不少的心力,而我乐此不疲的原因,是至今还有许多疑点需要用自己鄙陋的理解去弥补有关史料的不足和歪曲,尽管连武则天皇帝原来的名字是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现在也无人能说上来,我还是想在本书中对这个历史人物所有的疑问和争论作出自己的回答。令人鼓舞的前景是,她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据信是没有被盗掘过的陵墓-乾陵存世,就像一张没有亮出的底牌,当这座文物宝库终有一天被打开的时候,一切关于她的无知妄说将受到无情的奚落,而研究家们的真知灼见被新史料证实时将大放异彩。相信自陈寅恪以下,从汪、林语堂、郭沫若到熊德基、雷家骥,从菲茨杰拉德、崔瑞德到原百代、气贺泽保规,二十余部武则天传记和约四百篇专论的作者,每一位潜心研究过武则天的学者,无不热切盼望自己能嗅到“思想-人间最美丽的花”放出的令人心醉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