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种在drive-through推行的服务形式应用于点餐吧台,怎么样呢?也许正是由于接受到这样的反馈意见,才会出现这种服务形式吧。依此意义看来,在顾客接待点设立多条通道,也可能是为了创造出吸管以外的多项服务吧。
其次,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我们会了解到,越是廉价的商品,就越是应该提高服务质量。这样说也许有点不合常理,但是,我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不符常理的真理。
就像大家看到的那样,麦当劳的员工几乎都是麦当劳的消费者,不是吗?也就是说,这里的员工都有从顾客的角度体验服务的机会。也许drive-through所提供的吸管、牛奶和砂糖的周到服务,也是店员中的某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一边开车一边想到的,并将这种开车时的不便,以某种形式反馈给公司,最终得以实现。
这种事情在提供高额服务的商业领域是十分困难的。这样说也许很失礼,那是因为在高级旅馆、饭店、品牌商铺从事接待的工作人员本身享受这种服务的机会,并没有麦当劳那么多。所以,他们并不能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一晚上花费5万日元住进旅馆里的客人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他们坐在接待员的位子上,其实并不知道哪些东西发挥着何种作用,他们并没有这样的现实体验。
他们很难深入地体会顾客们的言语中所涵盖的要义,客人即使对服务非常满意并且希望再次光顾,但工作人员并不能了解客人具体对哪些方面感到满意,而且客人也不会特意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地告知工作人员。
反之,即使对服务感到不满意,他们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所以大可不必多做解释,下次换个地方即可,毕竟提供同类服务的场所并不稀有。
所以,在这些地方,工作人员们只能基于表象的甚至是偏颇的猜测,以及从上司、前辈那里听来的经验,来判断自己的服务是否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当然,作为培训的一个环节,兴许过去在其他消费场所的消费经验,给了这些服务从业者一个参考的例证,但并不是所有消费场所的消费体验都是相同的,在时下服务产业细分明显的市场环境中,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固若金汤。
以前,我们确实认为“一分钱一分货”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当市场供应量达到饱和,消费者需求从产品质量的注重逐渐提升至对服务质量的评断,价格低廉的产品或服务场所,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赢得市场份额则变得迫在眉睫。
饺子王账单中的神秘“确认事项栏”
近来听说饺子王的生意十分火爆,电视和杂志上时常以其优良业绩的秘诀作为噱头泼墨挥毫。饺子王的良好业绩同时也表现在了股票市场的反应上,2009年,其股价在一年时间里增长幅度达到了60%。
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切身体会到了饺子王的“厉害”之处。虽然在学生时代我也经常光顾饺子王,但是自从走出校园参加工作,便很少到那里吃饭了。近几年,饺子王由于进行经营改革和提高服务质量而备受关注,出于对其经营方式的好奇,所以我特意到那里看了看。
店内环境整洁明亮,服务人员笑容可掬、动作麻利。这样的服务让人心情舒畅、胃口大开,入座、点餐、上菜一系列环节水到渠成,让人感觉不到有多余时间的浪费。也许正因如此,饭菜的味道感觉也比以前好多了。我记得过去这里的顾客大都是男学生和公司职员,总是给人一种脏乱不堪的感觉,但是10年后再一次来到这里,却发现如今的饺子王不仅可以看见女学生和职场女性的身影,而且整体氛围已然变成了一个明亮而充满活力的“高级餐厅”。当然,其价格仍是普通百姓所能接受的,在不提高菜价的情况下,对整个餐厅的环境、服务所做的改良和完善,让顾客们从中体会到极高的性价比。自那以后,我也成为饺子王的忠实顾客。
某日晚上21点左右,我像平时一样独自一人来到了附近的饺子王。这个时间,店里已然是人满为患,我点了一瓶啤酒、一份饺子以及一盘炒饭,负责点菜的服务人员向我询问道:“您是开车或骑自行车来的吗?”
平时我并不会点啤酒,所以这样的问题还是第一次听到。我略带惊讶地回答:“我是走着来的。”“好的,我知道了,谢谢您。”之后,他便拿着账单将我点的东西传达到了厨房。
这也许是因为店里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让他们在接待点了酒水的顾客时,提醒顾客不要酒后驾驶吧。这里的安全防范工作做得如此彻底,对于餐饮行业来说,是让人感觉贴心的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