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好的养育方法是什么(2)

3岁,决定孩子一生的神奇手册 作者:(美)伯顿·L·怀特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我形成了对孩子社会能力的看法,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清楚地看到对孩子过度纵容的后果。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和妻子坐在波士顿一个医疗机构的候诊室里。候诊室很大,放着很多长凳,至少可以容纳50人。一会儿门开了,进来一个穿着讲究的妈妈,还带着个孩子。这个妈妈大概30岁,孩子不到3岁。妈妈找到地方坐了下来,然后把自己的外套脱了。随后,妈妈对孩子说:“宝贝,把外套脱了吧,这样你会舒服点。”孩子看了妈妈一眼,然后说:“不。”妈妈停顿了一下,然后对孩子解释道:“宝贝,这里很暖和,穿着厚厚的夹克衫,你会觉得不舒服的,搞不好你会生病的。”孩子依旧看了看妈妈,然后坚持说道:“不。”妈妈依旧耐着性子,说道:“宝贝你看看,大家都没穿外套。外面很冷,屋里很暖和,我们也得像其他人那样把外套脱了。”然而孩子再次说道:“不。”两个人至少僵持了10分钟。妈妈不停地费尽口舌解释,甚至恳求孩子,孩子则明确表示自己就是不愿意那样。15分钟之后,在妈妈的不断说服下,孩子终于解开了扣子,但是却没有脱掉夹克衫。

毫无疑问,这是场关于权威的争论。这个2岁半的孩子一直在挑战妈妈的底线,似乎势头要超过妈妈。有的父母觉得鼓励孩子的独立很重要,所以如果需要要求孩子做什么时,父母会非常小心。也有些父母害怕2岁半的孩子发脾气,因为这会让他们陷入尴尬境地。后来,我又见到了许多这样的孩子,我意识到这样的孩子通常不会太开心,而大多数孩子不是这样的。

哈佛学前项目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一直持续到70年代中期,从这个项目中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1.孩子通常在2岁之前会被宠坏。

2.父母可以避免孩子出现可怕的2岁。充满慈爱的但态度坚决的父母,通常可以训练出一个开心的孩子,而充满慈爱但是习惯于对孩子过度纵容的父母,通常会训练出一个不太招人喜欢的孩子,这样的父母将不得不经历一个可怕的2岁的阶段。

3.孩子喜欢拒绝,不服从,处处显示自己的权力欲望,以及习惯试探父母,这是很常见的。孩子在14~18个月时会出现这些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会持续6个月。

4.最好的养育方法是要有爱心,但态度坚决。用一句话来讲,就是只有当孩子知道是父母做主,而不是自己做主时,才能避免可怕的2岁。

5.如果家里的孩子相差不到3岁,那么孩子之间就会出现竞争。如果父母一再纵容大孩子,情况会更糟。

关于这些结论我在《从出生到3岁》这本书里已经解释过了。在这本书第一版出版后,我仍然去各地公开演讲和进行研究培训,并向父母提供咨询。我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态度坚决是什么意思?父母理应态度坚决,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态度坚决,我们的心里会非常矛盾:一方面知道自己应该在孩子面前态度坚决,一方面又不知道如何做到态度坚决。很多人觉得态度坚决就是如果孩子不听话,父母应该二话不说打孩子。从我从事这项工作以来,从来没有打算把自己的个人感受和养育的经验告诉父母,来指导他们养育孩子。如果打算给父母提出合理的养育建议,那么提出的建议就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研究之上。通过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观察,我们发现,当孩子2~3岁时,家长们会习惯性地打孩子,即便是充满爱心的父母也不能避免这种行为。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一定挨过很多打,而那些乖巧的孩子则很少挨过揍。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经常对人说:“对3岁之前打孩子的行为进行指责,我觉得并不合适。当然,父母没必要打六七个月的孩子。如果孩子在7个月到2岁时,偶尔被父母轻轻拍打两下,他们是不会受到什么伤害的。并且,我认为,偶尔轻拍孩子的屁股几下比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更有效。当然,坚持不管孩子多大,都跟他讲道理,都试图用文明的手段解决问题的父母会坚持对孩子进行劝说和解释。”

这是我作为专业人士能采取的唯一立场,但对此我并不是十分满意。从那时起,我开始了解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如何不打孩子而能管住孩子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比用打孩子更有效。我将在后面详细讲述。

1977年,威斯汀豪斯将《从出生到3岁》改编成了电视节目,这个电视节目成了美国父母教育和相关人员培训使用最广泛的视听教材。每集节目开头,通常都会展示一个孩子在家的自然状态,接着就是有这样年龄孩子的四五对家长在一起讨论。我非常清晰地记得一个1岁孩子的母亲这样说道:“我的女儿是我的心肝宝贝。她很勇敢,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这些我都很喜欢,但是她不应该把我的化妆品当玩具。”这段话真正抓住了孩子有效的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所谓的“健康的利己主义”。这个节目对于我们的研究至少有一个贡献:从那时起,我们一直在用这个概念,到现在依然如此。

1978年,我离开了大学,直到1981年才加入密苏里“父母是孩子的老师”项目。1978~1982年,我对社会能力发展或者孩子被宠坏的过程的认识没有新的进展。

在最近的4年中,通过与一些家庭的深度合作,我和同事对孩子从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个复杂的3岁社会动物的过程有了一个彻底的了解。我们每个月都分别对80个家庭进行1次1小时的家访。从孩子还未降生之前到孩子27个月,我们隔五六周集体约见这些家庭,时间大概是一个半小时。每个孩子都在我们的见证下从一个新生儿逐渐成长为一个复杂而有趣的小孩,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喜悦。能对孩子的这一成长过程有诸多的了解,我自然是十分高兴的。这项工作所带给我的收益,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正是这个项目促使这本书的诞生。我们现在已经弄清了孩子是如何被父母宠坏的,以及为什么父母会宠坏孩子,而且幸运的是,我们也知道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如何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孩子是否可以健康长大,以后会不会前途一片光明,这些都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不会对父母如何养育孩子进行培训,但是很多父母却急切期望有人能教他们如何养育孩子。每年都会有很多关于养育的建议被提出,在图书、报纸、杂志以及宣传资料中也能见到许多这方面的信息。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些信息都是空洞的,没有实际用途,甚至很容易误导父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