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情况,如果你弄明白了孩子哭的原因,并且及时满足了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通常会停止哭闹。如果你刚当妈妈,通常孩子哭了,你首先会检查他的尿布,如果尿布没有尿渍或者便便,你可能看下钟点,是不是他要吃奶了。如果你刚刚喂好他,你可能想是不是要给他拍嗝了。通常情况下,如果你足够幸运,那么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后,他通常就会变乖了。
第二种情况,无论如何,你也找不到孩子哭的原因,但是你却可以让孩子停止哭闹。比如,给他一个安抚奶嘴或者干脆把他的小拳头或你的手指给他,他就马上不哭了。孩子有口欲期,他非常喜欢吮吸各种东西,尤其是在6个月之前。尽管吮吸只是满足了嘴巴的欲望,并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实质性东西,但是通常情况下,宝宝吮吸过后会感觉很开心,也就会变得很乖,不哭了。
有时父母通过摇晃也会使孩子变得很乖。这个方法被人们一直沿用到现在。有时,一些实在被孩子吵得不耐烦的、绝望的父母不得不在凌晨带着孩子坐汽车。还有些父母会试着使用一些价格不菲的玩具哄孩子,这些玩具可以模仿子宫里的声音。这些方法的相似之处在于用一些对孩子不构成危害的方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忘记身体的不适。
最后一种情况让人沮丧,父母无论怎么哄,孩子就是哭,以至于父母失去了最后的容忍底线,只能任由孩子哭。
你哄过之后,无论孩子停止哭泣还是继续哭,孩子都会体验到一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通常,他哭了,你会来到他的身边,跟他说说话,摸摸或拍拍他,把他抱起来哄哄他。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经常这样做的人都是妈妈。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尤其是出生后的头几个月,特别是头10周,这种哭闹-回应-舒适的规律生活会重复很多次。
尽管刚出生的孩子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弱,但孩子所拥有的这些能力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的。出生后的头几个月的有规律的生活,能使孩子逐渐将照顾自己的人的特点和自己的舒适感结合起来。在孩子和大人的互动中,大人的样子、声音和体味反复在孩子的脑子中得以强化。
当孩子3个半月大时,你会发现两个有趣的现象。第一个现象是,假如孩子不是在号啕大哭,而只是哼哼唧唧地耍小脾气,你只要走近他,他就会马上收起泪水。这种现象被称为预期反应,是条件反射的结果。这个现象和3个月大的孩子看见奶瓶或者妈妈的乳房马上就有吮吸反射是类似的。第二个现象是,孩子认人了。英国塔维斯托克诊所的研究者发现,3个半月左右的孩子一般会对照顾他的人微笑,而很少或者从不对其他人微笑。也就是说,那些在头几个月常常照顾他的人,他最容易记住。如果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你没怎么照顾他,他通常会把微笑给予那些整天照顾他的人而不是你(见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