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问问题的中等生
中等生一般不经常向老师提问。很多中等生觉得,与其问老师或同学问题,不如自己冥思苦想。可是,孩子的苦思冥想却不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而且花费的时间更长。所以,重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有勇气向老师提问,是巩固孩子学习成果的关键。
经常听见有的家长向老师抱怨:“孩子不爱问问题,不管问题多重要,也从不肯问别人,就靠自己‘死’想,这是怎么回事?”而老师们也会在办公室里讨论那些不爱问问题的孩子:“孩子成绩中等,课堂上看他们的神色就知道有些地方没听懂,讲课过程中不能照顾到这些孩子,原以为下课了这些孩子会来问,结果怎么等也不来问。平时上课即使走到他们旁边,也不会问,也不爱说话,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哪?”
对于课堂上不懂,下课又不爱问老师或者同学的孩子,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非常焦急,可是孩子却有自己的主意,不论父母怎么说,改变都不是很大。
中午休息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同事们聊天的话题不自觉地就转到了孩子的教育上。文丽的小侄女雯雯放暑假了,正在文丽这里,而文丽受忙碌的哥嫂所托要监督小侄女做作业、练习钢琴。这不刚来了一个礼拜,文丽就觉得有些头痛了,趁着中午大家休息的时间,文丽赶紧向有经验的同事们请教:“我发现我家雯雯好像特别不喜欢问问题,她做作业的时候,我偶尔从身边走过,能看见她有些题不会做,但是她就是不肯过来问我。有时候我甚至走到她身边问她是不是有的题不会,结果这孩子却不说话,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搞得我不知道是该教她呢,还是让她自己继续想。”同事见她问这个问题,都转头笑着看我。不知情的文丽转向我,问:“怎么回事儿?”
我只好笑着给文丽解释:“你来咱们公司没几年,还不知道当年路路的‘功绩’,当年的路路比你家雯雯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事儿同事们都知道。”
那是路路三年级的事情。可能是二年级的时候,我的“高压政策”把路路压得太狠了,性格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活泼的性格也变得有些内向,不太爱说话,有问题也不爱问了,为此老师找我去谈话,还问我家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孩子变得很内向,不爱说话,也不爱问问题,并让我们关注一下孩子。我和路路爸仔细观察后发现,这孩子是不爱问问题了。路路的成绩原本就不好不坏,有些内容掌握得不够扎实,在做习题巩固的时候难免会有不会做或是做错的,以往这孩子都会问我或他爸爸,回来话也多,在学校时候做过的事都会和我们说,可是现在回来没有精神,做题不会的时候也不问了,一味地自己冥思苦想。那时候路路爸总埋怨我,说是我让孩子变成这样的,说我毁了孩子,为此我们总是吵架。那时的我也没有办法,也是到处去问同事,孩子有没有出现过相同的情况,所以同事都知道我们家路路的“事迹”了。
为此我试过了各种方法,比如经常夸奖路路,可能是以前对路路太严厉了,我的夸奖对他的效果并不是很大。我也曾试过委婉地和他说过几次不会的问题要问,但作用并不大。对路路的表现,我也没有有效的办法,只好用笨方法,一边不动声色地撤了自己那些高压政策,一边经常主动和路路聊天,和他一起做题,遇到不会的我先主动给他讲。路路的情况好转是在他自信心重新建立起来以后。开始的时候,他能对我们说他哪些题目不会,我和路路爸不管多忙,也不管路路问的问题多么的简单,都仔细给他解释。然后我们渐渐鼓励他向老师提问,经过一年的努力,路路在四年级的时候才真正地敢大胆提问题。
后来,从同学那里我才了解到,中等生很容易出现这种问题。人的心理很奇妙,当它备受忽略时,它就会竖起坚硬的甲壳,通过封闭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孩子在课堂上或者生活中不爱提问题一般有三种原因。
一是因为担心别人会笑自己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二是可能由于自我满足于现状,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去问。
三是有一部分孩子以前很爱问问题,突然不爱问了,这是因为在学校、家里问问题时,经常受到打击,孩子问问题的积极性被严重地打消了。
这三种原因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心理障碍。要想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问题,由不爱问问题变得爱问问题,首先要针对孩子的心理,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当然,父母平时要尽可能地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提问要认真对待,不要轻易阻止。父母也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与孩子平等地学习、玩耍、讨论问题,有时也可以特意出几个问题让家庭成员一起来讨论和争辩。孩子在家中养成了敢于提问的习惯,到了学校或社会,自然就会主动地提问了。
孩子不爱问问题可能是自信心不足,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告诉孩子,老师很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不用怕,也不用担心问题太简单被别人笑,鼓励孩子多提问。在学校中,可以鼓励孩子找自己认为最亲近的老师提问题,慢慢锻炼胆量后,再过渡到问其他老师,以至习惯成自然。
问题是孩子思维的表现,父母、家长引导孩子学会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问问题有意思,老师也会在无意之间鼓励孩子这样的提问。
家有中等生小提示
孩子不爱问问题可能是心理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先从“心”入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引导孩子学会正确提问的技巧,克服害怕提问的心理障碍。当然,父母也要创造一个相对平和、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最好不要打击孩子问问题的积极性。最后,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父母在为孩子作这些改变时,要考虑孩子的适应性,给孩子足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