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三:基金规模扩大的速度与团队技术力量和人才储备严重不符。实际上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出现了太多滥竽充数的基金。我国毕竟只是一个新兴市场,如今的市场也不过只有20年的历史,而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一个合格的基金经理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且应该经历过一波完整的牛市和熊市,并有大资金操作的相关经验。如果真的以这个标准来看,即便是如今,在我们的基金经理团队中,能够符合标准的也不过寥寥十几人,其余数百人皆是“新兵”,甚至不乏刚刚从学校毕业出来,尚无市场经验的学生经理。在此,我们并非质疑英雄出少年的可能,但当整个行业出现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基金规模的急速膨胀是否存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之所以在2005~2006年间基金操作精准,成为市场正向风向标,就是因为此时操作基金的大多是富有经验的基金经理,且大多是在A股市场中摸爬滚打多年,一步步磨出来的。但当基金大发展的2007年,管理层和基金公司只顾着让基金上规模和收佣金,却忽略了相关团队力量和人才的严重不足问题,且还有一部分富有经验的基金经理转投私募,至此基金已经逐步蜕变成为一个大散户。
当然,如今基金仓位的“88魔咒”与之前的魔咒也是不同的。2007~2009年,基金在市场属于话语权较大的群体,因此当市场中最大群体达到重仓的时候,市场中用来推高的资金就变得捉襟见肘了。资金在短期内一旦无法跟上,就必然会出现震荡整理。而此时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基金的处境就会非常尴尬。如果不跑,就要看着净值下降,且命运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跑,庞大的身躯势必会导致市场连续下跌,如同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般。
如今在市场中,基金的话语权已经达到低点了,且其他各资金群体也早已发展壮大,市场再也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基金扮演的实际上是大散户的角色,其实力不足以改变走势,且技术力量又不足以洞察市场其他群体的行为。除了少数精英资金之外,其他基金资金大多扮演跟风的角色,只会抱团取暖。想象一下,当市场的跟风角色都重仓的时候,先知先觉的资金和主力群体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那么后面自然就是市场的调整。实际上这说的就是先一步是机会,慢一步是风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