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支撑的智慧企业
苏宁很清楚地认识到,系统提供的只是工具价值,智慧一定不是系统创造出来的,而是人创造出来的,是人的管理思想的反映。但是系统提供了把这种管理思想更加智能化的可能性,使其变得更加迅速、快捷。
智能化的管理包括数据库,最终会涉及数据库的运用和分析问题。
以物流配送为例。在南京如果一天需要配送5000台货,订单到了系统中,会按照区域的标准进行划分,确定了区域之后再决定哪些货物可以装在一辆车上。由于事先在系统中内置了一些程序标准,比如订单货物的长宽高、车辆的装载率、车辆的限高等等,另外还有到底是先送距离最远的再回头送,还是先一路配送出去再空车回来,诸如此类的规则。
通过前置上述的相关规则,并进行不断地研究和优化,确定配送中的装车环节现在只需要3秒。而这个数据,在以前是3~4个小时。也就是说,派工的时间从以小时为单位计算节省到了以秒为单位计算。并且,经过同比测试,苏宁发现了更为合理的派送路程。以前5000台货在派工后车辆可能需要行驶2000公里才能送完,现在经过系统的计算,基本上平均能够节省30%的里程数。在系统的基础上融入苏宁的相关规则,带来的是人员、路程、成本等多方面的节约,效率也被大大提高了。
智能优化还表现在绩效管理上。每周,苏宁各地分公司的总经理都会开一个经营例会。在系统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店面、不同的产品在上一周的销售增长以及毛利情况、促销广告等资源的投入情况。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出下一周,或者下一个月的经营状况,并且据此进行事先的调控,从而把未来可能的经营风险控制住,防患于未然。
在系统中,绩效考核也变得容易了,更重要的是变得科学、规范。比如,在对苏宁各地分公司的老总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以往可能会偏重于某一两个指标,从而出现不正确的导向,甚至失衡。但是在绩效管理中,通过定义多个指标,如库存周转、坏机率、毛利情况等,再将它们互相框定,就可以很清楚地定义分公司总经理的经营能力与绩效,同时,也能使他们对经营状况产生更清晰的认识,最终改进自己的工作,作出正确的决策。
比如,一家分公司的销售额可能很高,但却是其用大量资源换取得来的,从而导致毛利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看一个指标,他的销售额肯定是完成了。但是毛利率如果不理想,综合打分来看其月度考核还是不能通过。这样,分公司的总经理就会分析销售上去、毛利下来的原因,当他知道是用了过多资源的时候,在下个月的经营中他就会调整方向。再比如,也有可能一家分公司的销售额上去了,但是滞销货物却很多,可能就是在备货方面有问题,下一个月同样可以迅速纠正。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指标,系统可以很清楚地告诉企业在运营中到底哪方面出了问题,需要进行哪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