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生悬命写作的光芒背影

和父亲去旅行 作者:陈铭磻


一旦静心写起文章,父亲的影像就会回到我的心里来。

由良弁和尚于公元8世纪中叶创建的石山寺,依山傍水地坐落在大津市伽蓝山和濑田川之间,我和孩子们从新大阪搭JR线到石山寺站,再转乘公车抵达石山寺。

耸立在石山寺境内,安放着如意轮观音像的正殿本堂,与公元12世纪末,由当时的统治者源赖朝下令修建,祭祀释迦牟尼等诸神佛的多宝塔,以及保存良好的东大门,都被列为国宝级遗产文物。

这一天,寒冬偶现的日光轻柔地铺洒在石山寺,我和三个孩子漫步登上寺院的碎石步道。冷冷二月天的石山寺,淡淡的灰云遮蔽天空,使得阳光无法顺利穿透云层,迂回走在曲折的山径,伽蓝山看起来显得特别荒芜,满山遍野的吉野樱树,仅留繁复的枯枝在冷风中静静向四周伸展,等待春来花开。

为纪念俳句诗人松尾芭蕉而建造的芭蕉庵,沉寂地矗立在多宝塔另一边,我上山来的主要目的,其实就只是为了亲睹耸立在山腰间源氏苑的紫式部雕像,以及紫式部在1000多年前来到石山寺,构思和撰写世界文学史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的写作地“源氏的房间”。

逝于公元1016年的紫式部,是日本平安时代杰出的女性文学家,出身贵族文人世家,父兄都是汉诗与和歌的专家。本姓藤原,名叫藤原香子或藤原则子的紫式部,幼年时跟随父亲学习汉学,通晓音律和佛典。

1004年4月,紫式部丧夫寡居,同年秋天开始写作《源氏物语》,这部书以平安王朝为重点背景,描写宫廷人物的心理、爱情、权势争夺,用笔细腻,文字典雅,情节曲折,太平洋战争期间虽曾一度被斥为有违伦常的“淫书”,后经学者提出详实见解与论述,才得以让这册钜著重见天日,登上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教科读本,不仅被认定为日本的经典国宝书籍,同时被列为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对往后日本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站在“源氏的房间”前,凝望36岁时受召入宫侍奉一条天皇的中宫藤原彰子的紫式部写作塑像,以及站在她身后,看来像是侍女服侍在侧的沉暗幽房,竟忆起小时候,我也常常如此傻愣地站在伏案写作的父亲身后,用一种好奇与不解的眼光,见他振笔疾书面对一摊稿纸,洋洋洒洒把上面印有许多行红线条的格子,龙飞凤舞涂写成一张又一张新闻稿,写完后,随即表露出一副极其满足的愉悦神情。

我的父亲原籍新竹市香山人,曾于日治时期就学大阪,学成返台后,任教当时的新竹公学校,不久却以个人的兴趣为由,改行当起地方新闻记者,后来,并创办《台湾日日新闻》社,甚至加入《公论报》社。父亲在世时,虽没说出为什么执意放弃在公学校担任教职的原因,但从他的口气听来,教书工作的单一性,似乎抵不上他心目中神圣的新闻报道任务,更能挑战他的人生。

我喜欢站在他身后或身旁看他写作,那时我常有一种无可名状的优越感,尤其见他在一整张稿纸上面,用极为漂亮和正确的草书文字书写工整,竟充满对文字无与伦比的喜爱。

就这样,文字和写作这两件看似不一样的课业,从我进入学校后,便在生活周遭不断出现,一则喜欢临摹父亲好看的草书,甚至利用放学后的黄昏时刻,叨嚷着非要跟在他后头,一起骑乘一部老旧的自行车,到新竹火车站的作业室,寄交限时稿件给报社;稍长之后,又常舍掉功课不写不管,耍赖地央求他,让我随他到新竹县市各处去做采访。

其实在那段对文字深感喜好的时期,我未曾真正了解或明白写作的实质意涵,只会学他迷恋于写稿时,专心一意赶时间的工作态度。尽管后来我没能和他一样成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也没有机会像他那样胸怀正义使命为民喉舌,最后仍难逃宿命的魔咒枷锁作弄,和他同样步上教书和写作的相像命运。

我想我对文字最初的喜爱和对写作无可避免的亲近,大概就是缘自于喜欢站在父亲身后看他写字培养出来的吧!想起他伏案振笔写稿的背影,所散发出来的光芒,仿佛告诉我,写作《源氏物语》的紫式部如是,出生为新闻写作而活的父亲也如是,就如同日语所言“一生悬命”——全为兴趣喜好而拼命努力。那我呢?我的出生又是以怎样的姿态存在下来的啊!

和我一起站在“源氏的房间”前面观看紫式部塑像的孩子们,是否也能读出我对父亲念念难忘,只因思慕他勤于笔耕,而惶惶不可终日地感到自己在写作上表现得多有不足的心情?

时光胶囊

对于生活中的诸多凡事,放弃或沮丧都很容易,我原本可以言听计从母亲所提,避免和父亲生前一样,宁舍收入安稳的教书工作,而去从事收入少且劳心困顿的新闻报道。可我只要想起父亲写作时的背影,所散发出的温暖与勤奋的光芒,便不多加思虑写作生涯是否寒酸,我的日子能不能过得安康富裕。我只知道,一旦静心写起文章,父亲的影像就会回到我的心里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