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录一:辛亥革命前后的梁漱溟(1)

“反面教员”梁漱溟 作者:汪东林


梁漱溟先生生于1893年,病逝于1988年,以其95岁的高龄经历了56年的旧中国和39年的新中国。对于他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43年的经历,1988年7月梁漱溟病故时,由新华社发布、《人民日报》全文刊登的《梁漱溟生平》中有这样一段评价: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是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文化名人。出生于中日甲午战争前一年的梁漱溟先生,与同时代的志士仁人一样,为民族独立、为国家富强积极追求探索。他曾醉心于西方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实现,先赞同“君主立宪”,随后又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来他转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路向”。他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社会形态,必须从乡村入手,以教育为手段来改造社会,并积极从事乡村建设的实践。但由于他认为中国缺乏阶级和阶级对立,不赞成用暴力革命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到头来他虽付出“一生心血,全副肝胆”的努力,仍没有也不可能实现他的愿望。新中国建立后,他“醒悟”到自己走的是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尽管如此,梁漱溟先生那种“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爱国初衷和为之奋斗的不懈努力一直获得人们的称道。

在海内外学者评述和研究梁漱溟先生一生的功过是非时,更多地讲道:他从1917年起在北京大学任教7年,并出版成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新儒学创始人的基础;20年代末至抗战爆发前他的大规模的乡村建设实践和理论;抗战之初他访问延安,而后参与创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名中国民主同盟),抗战后参加重庆旧政治协商会议,力促国共和谈;解放后他为国家、民族坦然建言立论,历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委员,第五届、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却很少有人谈及梁漱溟先生青年时代参加京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的活动。笔者有幸在梁漱溟先生晚年的最后26年中与之交往颇深,并于80年代中期撰写、出版了《梁漱溟问答录》、《梁漱溟与毛泽东》两书,曾多次听到梁先生讲述他早年加入京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的往事,并于1986年辛亥革命75周年时就此对梁漱溟先生作过一次专访。岁月无限,人生苦短。笔者整理发表这篇文章兴许能留点珍贵史料,有心的读者也会感兴趣的。

当1986年辛亥革命75周年纪念前夕,我登门拜访梁漱溟先生时,他已93岁高龄,但身体仍不错,尤其是对早年的往事更是出奇地记忆清晰,甚至连本末细节都能清楚记得。据说这是众多老年人的特点,近事忘得快,往事在眼前。我还记得,当我在梁先生的北京木樨地22号楼寓所落座,说明来意时,他竟一反平素好静的习性,显露出激动的神情,开口就对我说:

辛亥革命是推翻清王朝、结束帝制创民国的了不起的举动,孙中山先生不愧是中华民族近代的大英雄。为民族独立,为国家富强,是当时许多仁人志士和热血青年的志向所在。辛亥年代我不过是一名十八九岁的青年,但已为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忧虑、探索经年,辛亥革命之火也把我卷了进去。我个人做的事微不足道,但我所耳闻目睹的人和事,却终生难忘,历历就在眼前,你就慢慢听我讲,最后再你问我答,加以补充。

下面就是梁漱溟向我谈他辛亥革命前后经历时我的记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