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面教员”梁漱溟(2)

“反面教员”梁漱溟 作者:汪东林


梁漱溟与毛泽东

1917年,24岁的梁漱溟被蔡元培聘用,成为北大哲学系的教师。在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声中,梁漱溟在北大讲授佛学和儒学。1921年,梁漱溟写作了《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提出用中国传统文化治世救国的主张。

笔者:梁漱溟最早时候就接触过社会主义学说,他写过小册子,叫《社会主义粹言》,但是他没有完全相信,没有相信它,后来相信儒家这个学说了。可是呢,有几个人对他影响很大,首先是他在北大当教授的时候,李大钊。两人是非常好的朋友,非常相投的,一直到李大钊牺牲,他为李大钊收尸。陈独秀他也认识,他一直认为共产党这些领导人,都是为国为民的一条一条汉子,是想把中国搞好。他说对他们这些人,他是很敬重的。

梁漱溟后来说,我过去虽对于共产党的朋友有好感,乃至于在政治上行动有配合,但在思想见解上却一直有很大的距离。而思想上最大的分歧,就是对于暴力革命、阶级斗争的态度。梁漱溟认为以武力求统一,只能再延迟中国的统一。他希望能够从中国传统文化里寻求救国的良方。

1924年,梁漱溟辞去了北大的教职,从此辗转全国各地,开展乡村建设。从1931年初开始,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筹建乡村建设研究院,以儒家学说改造风俗,希望能够实现中华文化自下而上的复兴。这场运动后来被称作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儒家活动。那时梁漱溟踌躇满志,他说:“‘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这正是我一生的使命。”

笔者:他这一套的形成啊,是继承了中国,现在叫知识分子,过去叫士大夫吧。把自己的事情啊,是置之度外的。总是从年轻开始,就考虑国家、民族怎么办,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做法来做这件事情。北大教授那个待遇是很高的。但他一定要走出去,自己出去,留都留不住。他就感觉到这个教育也好,要改造中国也好,要跟农村,跟农民相结合,把这个整套的中国文化带到农村去,搞乡村建设。尽管他搞这个东西,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可是日本人来了,全都吹了。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山东的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乡村建设成◎1936年,梁漱溟与他的两个儿子梁培宽、梁培恕在济南留影。为空谈,梁漱溟的梦想全部破灭。心灰意冷的同时,梁漱溟想到延安去看一看。1938年1月,梁漱溟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赴延安访问,在那里,他受到了毛泽东的隆重接待。

笔者:一见面的时候,毛泽东主动说,梁先生,20年前,我就见过你好多面了,不过你可能不记得我。他说是吗?毛泽东就给他讲了,他说那个时候啊,他在北大图书馆,他的岳父是杨怀中,我住在杨怀中家,你经常去,我给你开门,梁漱溟就想起来了。

梁漱溟与毛泽东同岁,1918年,梁漱溟是北大著名的讲师,毛泽东是寄人篱下,默默无闻的图书管理员。1938年,梁漱溟是为团结抗敌而四处奔走的社会活动家,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这时梁漱溟对中国的未来几乎绝望,担心中国会在日本的侵略下亡国。是毛泽东打消了梁漱溟的顾虑。

笔者:第一天,一直到凌晨,主要谈抗战的问题,梁漱溟很佩服毛泽东。一开始,梁漱溟对抗战很失望。他也是个文人嘛,文化人,他说,中国看还有没有救?毛泽东就把还没发表的《论持久战》这本书的主要论点告诉了他,中国最后要必胜的。谈完,梁漱溟对毛泽东说,抗战这么些年,从这个“九一八事变”,特别是“卢沟桥事变”以后,局势这么个情况,我还没有听到任何一个人像你说的这样子使我也有点信心。中国还是有希望的。

在第一天谈话的最后,梁漱溟将自己写作的《乡村建设理论》一书送给了毛泽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