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相处也是一门学问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作者:艾嘉


关于张爱玲的母亲,母性在她身上体现得并不强烈,或者说,她还不知道怎么正确地表达母爱。所以,当这个女儿准备抛下一切来投奔自己时,私下里她可能还是会有片刻的迟疑。这个片刻的思量,是因为接纳张爱玲她就必须更多地付出自己。这个决定使她必须陪伴女儿养育女儿,直到女儿如自己所愿,考上英国的大学。所以,黄素琼看张爱玲,常常带着估量的眼神。掂量一下,为这个女儿花如此多的钱值不值得;再掂量一下,为这个女儿,牺牲自己大好的独身时光值不值得。

张爱玲原本对于母亲有着强烈的罗曼蒂克的爱。一开始,她跟母亲要零花钱,自以为是一件“亲切有味”的事情。但是当她一次次伸手向母亲要钱,忍受着母亲的坏脾气时,她是不是开始怀疑自己对母亲这种一往情深的崇拜和爱?她宁可走大半个城市,也不愿再开口向母亲要车费。她会不会觉得委屈?

我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地毁了我的爱。相对而言,与姑姑张茂渊相处时,因为没有那种不堪重负的崇拜,可能张爱玲会轻松自如一些。

周末时,姑姑忽然说要自己包包子,用芝麻酱当馅。蒸笼冒水蒸气,熏昏了眼镜,摘下来揩拭,张爱玲才看到她眼皮上有一道曲折的白痕,一问才知道是那时为自己去求情被父亲打伤的。

到医院去缝了三针。倒也没人注意。

姑姑轻描淡写地说。

糖心芝麻酱包子蒸出来,没有发面,皮子有点像皮革。姑姑说:“还不错。”张爱玲吃着,突然就流下泪来。

这样的事,她不愿想起,又时常想起。

“不愿想起”,是因为在她落泪的那一霎,是不是心酸眼亮,看清了自己的委屈,也明了母亲的委屈、父亲的委屈?“时常想起”,是不是因为姑姑随手做的这几个包子包含了她对家庭的温暖和爱的渴望?或许张家父女、母女,都是硬脾气,没有千回百转的温情,且一个比一个不会表达爱。结果反而因为靠得太近,像相互取暖的豪猪一样,大家都弄得伤痕累累。但张爱玲与姑姑,说亲,总之还是隔着一层;说远,又有着血浓于水的关系。因而,近能做亲人,退一步,还能做朋友。两人相处时,反而有着朋友间的谦让和宽容。不像对父母,期望太多的爱,结果反而伤心失望。

人们常常会这样,对于朋友间的点滴关怀,会感受备至,铭记在心。但对自己所爱的人,由于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当事与愿违或者是事实与愿望还有一定差距时,往往会受伤或委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