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可以选,我宁愿没有粉丝” ■
许: 你觉不觉得你是一个粉丝经济的受益者?
梁: 是啊,因为有粉丝才有我的书嘛,有粉丝去看我的节目、去参加我的活动,让我在这个过程中赚到钱了。但是我并不因此就感激粉丝,如果可以选,我宁愿没有。为什么呢?我觉得回到原点讲,粉丝之所以会崇拜一个偶像,他之所以会发生之前我说过的关系,是因为他觉得这个人在某一方面击中了他,就像爱上一个人一样。但是,这跟你在真实生活中爱上一个人是有巨大差别的。
首先,我们讲相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在于人之所以欲望一个人、欲望某件事情,这个欲望通常表明它在某地方的欠缺。比方说,他盼望自己会向什么方向发展,缺了某个东西,想在某人身上获得。我们有千奇百怪的理由去欲望某个事情,跟它发生关系,也许是友谊、也许是爱情,或者别的其他种类的东西。
其次讲差别的地方。粉丝跟偶像的关系跟刚才我讲的不一样,同样作为欲望的对象,偶像是通过大量的媒体呈现出来的,而不是一个面对面的认识。在这个时候,其实粉丝有太多的投射,这些投射并不一定跟那个真实的“偶像”是相符的。因为那个“偶像”真实是个什么样的人,跟他在媒体上出来的也许是非常不同的。对不对?所以这里边有太多的“虚妄的投射”,接下来,这些投射还会有“再生产”的情况。
什么叫再生产呢?再生产的意思指的是,比如说你今天爱上一个人,你崇拜一个人,你会对他的言行有很多自己的诠释,而这些诠释其实是一种生产——为什么他今天会说这番话?为什么这女孩会用这种眼神看我?她肯定别有用心,她肯定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也许人家只是一个简单的意外的微笑,但你会觉得它特别充实、特别丰满,对你来讲别具意义,然后你就生产很多东西。
日常生活中你爱上一个人,也许也会有这种再生产,但这个再生产不是那么自由的。为什么?因为这个被你爱的人是在你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人,她可以否定掉你之前的投射跟再生产,她可以让你了解你之前想太多了,你误会了。但是问题是,一个粉丝对于偶像的这种投射跟再生产,是这个偶像本人很难亲身告诉粉丝真实情况的,他很难亲身来否定,或者逼迫你用别的方法来诠释它。崇拜完全是粉丝的“自我幻想”和自我幻想的“循环生产”。所以说,这是一种单纯的执著,这个执著是建立在一个幻想的基础上。作为一个佛教徒,对我来讲,所有的执著跟幻想都是不太好的。更不要提,有时候这种执著跟幻想会对被崇拜的人造成一些负担跟压力。
比如说对我来讲,我觉得别人骂我也好,喜欢我也好,我常常会觉得有疏离感,好像跟我不是很有关系。骂我还好一点,我反而觉得比较感兴趣;对于喜欢我的人,我会觉得他讲的其实是他自己的想法,是在满足他自己的需要,他对我的看法是多于我想看的,跟我无关。但是虽然是跟我无关,人家会觉得它跟我有关,它就好像有了自己的生命一样延续下去了。所以虽然我因为粉丝经济受益,但同时这种粉丝的投射也对我造成了破坏或者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