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许知远说,对韩寒的崇拜是整个社会拒绝付出代价的表现,你怎么看?
梁: 的确会有这种状况,这也是我常常批评的,等于把偶像当成一个生活的慰藉,这是所有的文化工业都会有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新提法。以前法兰克福学派的评论家就曾批评好莱坞电影,说它制造太多的幻象,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是可以忍受的。
比如说20世纪60年代,香港流行“工厂妹”电影。为什么呢?因为当时香港是“加工重镇”,工厂很多女工,那些女工生活很苦闷,她觉得生活没什么希望,就跑去看电影。她在电影里看到一些“打工皇后”,觉得她可以跟她们一样,突然有一天,公司的“太子爷”会看上她,她从此飞上枝头变凤凰了,在看电影的一刹那,她觉得有希望了,舒服了。这样的电影其实起到了一个消极的作用,使你能够忍受本不应该忍受的状况,你本应该力求在社会上改变它的,但是你放弃这个想法了。
但有时候这种消极的作用又可以变得很吊诡。比如说你去看这么一部电影,假设有一部电影讲的不是这个“工厂妹”被“太子爷”看上,相反的,这个“工厂妹”是起来搞革命了,带领她的同伴们去推翻这个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你也一样可以看得好爽,你走出电影院,你在想象中完成了一场革命,然后继续在生活里做牛做马。
我想说的是,没错,我承认,也许有人会读了韩寒的文章,就觉得已经批判了这个社会,这就相当于一种良心的消费。就像很多人看社会写实纪录片,就容易产生这种想象。日常生活中他可能什么事情都不去做,但他看了好多纪录片是讲中国的弱势群体多惨多惨,这时候他发现他旁边的人都在看冯小刚,他会觉得:“你们这帮人怎么这么没良心啊!看来看去都是这种娱乐大片。我就不一样了,你看我看的全是讲建筑工人多凄惨,讲矿工的生活是多悲哀的片子,我多有良心啊!”但事实上,你可能跟那些看冯小刚电影的人一样,你也什么都没做,你没有付出过任何东西,你只是把看冯小刚电影的时间拿去看了这些纪录片。但这时候你就会觉得你自己的良心上比别人有优势,你就觉得你良心了一把,这种情况就是消费良心。这种对良心的消费,就等于我们说去看韩寒的文章,透过看他的文章你觉得你批判了一把,你也有良知了一把,你也勇敢了一把,但问题是,这情况跟韩寒本人无关。
【采访时间】2010年8月20日
【采访地点】香港富豪酒店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