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一种成功叫“不浮躁”(4)

不浮躁 作者:王兴权


 

体育界的传奇人物文斯·隆巴迪曾被一位专家批评道:“打球缺乏技巧,没有激情。”可就是这个被忽视的小人物,率领球队夺得了第一届和第二届“超级碗”的总冠军。在他去世后,美式橄榄球联盟以他的名字命名总冠军奖杯,也就是“文斯·隆巴迪杯”。

“歌舞片之王”弗雷德·阿斯泰尔初登银幕时,导演认为他根本不会唱歌,不会跳舞,并且还有轻微秃顶。后来,成为《雨中曲》男主角的他把这段评语一直挂在自己位于贝弗利山庄的豪宅里。

查尔斯·达尔文放弃学医,他的父亲怒喝:“你只会打猎,玩狗和养老鼠,还能干些什么!”后来,达尔文被人尊称为“进化论之父”。

因为缺乏创意而被报社解雇的迪斯尼,建立了自己的“迪斯尼王国”。

“微生物先驱”路易斯·巴斯德学习成绩一般,考试时,在 22人的班级里,他总是排名15。

雕塑家罗丹3 次报考艺术院校,名落孙山。他父亲的口头禅是“我有个白痴儿子。”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因成绩不及格被大学退学,学校的评语是:“无心向学,且学习吃力。”

成为“汽车大亨”之前,亨利·福特曾 5次破产。

巴比·鲁斯以他的棒球本垒打纪录之高而闻名,但是曾有几十年他也保持了无人能比的失败纪录。

丘吉尔小学6 年级退学,一生落魄失意,备受挫折,直到62 岁成为英国首相。

曾有 18 位出版商拒绝了里查德·巴奇的《乔纳森·利文斯东的海鸥》。 1970年,这本书终于得以出版。 1975年,仅在美国,它的销量就超过700万册。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 7岁才能阅读。老师说他:“反应迟钝,性格孤僻,有严重的自闭倾向。”长大后,他申请就读苏黎世理工大学,结果被拒收……

曾子一日三省,王羲之墨黑池水,唐太宗虚怀纳谏……他们克服了浮躁之心,隐去浮躁之气,于是,成功似乎并不难。

三国时管宁和华歆同席读书,管宁能够踏踏实实静心学习,不为外界所扰,而华歆却十分浮躁。有位达官显贵坐着豪华的轿子从外面路过,管宁置若罔闻,照旧专心致志,而华歆却面露羡慕之色,立刻跑出去看。管宁于是割席而坐,与其绝交。最终管宁成为德高望重的大学问家,而华歆在学术上却碌碌无为。

达·芬奇幼年学画时总是为天天画鸡蛋而感到厌恶,以致对自己的老师不满,当达·芬奇明白了这是在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绘画能力时,就努力地练习。后来,终于成为全世界闻名的画家。

许多人都说以袁隆平对人类的贡献,入选诺贝尔奖没啥问题,但无奈诺贝尔奖不设生物学奖。当然,这是我们的遗憾,并非袁隆平的遗憾——他脑子里根本没有打过这些名利上的算盘。一份评估机构的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价为1000亿元。袁隆平似乎要因此发财了,然而他对此的回应却是:“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他说:“我的主要精力是作研究。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都要下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兴趣。”

成功的人都有一定的共同性,他们努力地找到自己的方向,一步步追求梦想,在这个向前奔的过程,所谓成功或其他想要的东西自然而然就来了。而不浮躁是支撑这个结果的因素之一。

我们总是会感叹成功的女神为何迟迟不来。或许成功的女神早已来临,只是你没有发现,想一想,其实你会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是成功的。或许你对于成功抱有一种急切的心态,导致了一种浮躁心态,这样反而会阻碍你的成功,无论何事都需要一个过程。

很多人满脑子皆是愿望,譬如,希望成为大富翁、名人、伟人,或创一番大业等,每天不停地想办法达到目的。但很多时候这些理想,最终却成为空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