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皋陶谟》——尧舜时代的思想导师(1)

风与草:喻中读《尚书》 作者:喻中


《皋陶谟》集中展示皋陶的政治智慧。据《尧典》记载,皋陶是舜任命的大法官。他通常也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法官,甚至可以视为“法官”这种职业的开山之祖。同时,他也许还是中国有史以来实际政治地位最高的职业法官。他的见解并不仅仅局限于司法或狱讼,相反,他思考了那个时代最重要、最根本的政治问题。有一些文献,把皋陶与尧、舜、禹合并在一起,统称为“上古四圣”,这当然是一个很高的荣誉。然而,《皋陶谟》表明,他确实配得上这样的荣誉。在这篇以他作为主题的文献中,他主要论述了为政、识人、安民等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政治问题。就像柏拉图写下的那些著名的对录话一样,他对于这些政治问题的基本观点,也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他当然是对话过程的主导者,大名鼎鼎的禹,反而屈尊地为他充当了配角,充当了他的倾听者——单是这样的角色安排,就已经烘托出某种意味深长的效果,包含了一种无言的评价。因此,《皋陶谟》的全文虽然只有400余字,却是一篇不可忽略的经典。

先看皋陶说了什么。

对话一开始,皋陶就提出了一个命题:“如果君主诚信地践履古代圣王的德性,就会得到贤臣的襄助,政治就会趋于和谐。”禹赞同这个说法,并进一步追问:“那么,怎样才能践履古代圣王的德性呢?”皋陶告诉他:“一方面,要慎修身,常思长久之道;另一方面,要亲九族,让大家都能理解、并进而追随君主的想法。只要慎修身、亲九族,即使行之于近处,也可影响至远方。”禹再次表示信服。皋陶又进一步指出:“君主要行此道,在于能知人善恶,择善而任用;在于能安顿民众,为政以安民。”禹说:“能知人善恶,就是大智;能安顿下民,就是惠政,两者都颇为不易。如果尧帝能做到这两点,朝廷中怎么会有欢兜、苗君这样的恶人、佞人呢?” 于是,皋陶向禹全面介绍了知人与安民的具体方法:

要了解一个人的德性,可以从九个方面加以考察:宽宏而坚定,柔和而卓立,谨慎而恭敬,多才而认真,驯服而刚毅,正直而平和,简易而方正,刚正而充实,坚韧而良善,等等。这九项德行,如果能坚持其中三项,就可以做卿大夫;如果能坚持其中六项,就可以做诸侯;如果把众多具有三六之德的人都用起来,政务就会得到很好的处理。至于安民的方法,则要求君主:不图享受,没有私欲,警惕事变之微,兢兢业业,国事无小事;要设官佐治,要人尽其才;典礼德刑都源于天,因此,上天规定了基本的人伦关系,君主应当弘扬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性;上天又规定了基本的等级关系,君主应当推行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种礼法;上天又要求任命九德之人,分任五爵;上天还要讨伐有罪之人,因此,应当规定五种刑罚,使处罚轻重有据。而且,民之所欲,天必与之,天意与民意是相通的,为君者不可不敬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