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蔡仲之命》——恩惠政治(4)

风与草:喻中读《尚书》 作者:喻中


恩惠政治的核心逻辑虽然是君主施惠于民众,但是,君主以德配天、君主敬畏上天,依然不容忽视。因为,君主与上天之间的这层关系,可以产生积极的政治效果。

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君主的权威。在面对民众的时候,君主如果宣称自己得到了上天的支持,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神秘莫测、力大无穷的坚强后盾。上天或天命这个东西,就像鬼魂一样,似有似无,它的这种不确定性,恰好构成了它的权威性的根源。对于民众来说,即使不能从上天那里得到什么明显的好处,但至少也不必主动去招惹它、得罪它——万一它存在呢?万一它施加报复呢?那就只有万劫不复了。因此,君主宣称得到了上天的支持,在民众面前产生的政治效果,类似于狐假虎威——上天就是那只老虎。在这里,从社会科学的角度上说,上天或天命,可以理解为执政者开发出来的一种政治控制技术,而且,它还是一种低成本的政治控制技术,它所需要的成本,就是定期举行祭祀上天的大典,只需要花费一些牺牲、香烛之类,就可以了。因而,祭天的政治功能,就在于强化君主的权威性,因为,这个政治仪式表明:君主能够把“上天”请下来,“上天”愿意与君主在一起,“上天”就是君主的支持者和坚强后盾。可见,祭天本质上是君主巩固权力的一种技术。

另一方面,君主与上天的关系还可以揭示传统政治的一个特征:从上至下的权力授予。因为,君主的权力就来自于上天的授予,君主只需要对上天负责;权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上天成了权力的终极渊源。

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表明,虽然“以德配天”具有虚幻性,但是,它与“施惠于民”相互关联,共同支持了传统的君主政治:“施惠于民”体现了“君主之恩”;“以德配天”通过寻求上天的支持,构成了“君主之威”的基础。后世流传的作为“主术”的“恩威并重”,在本篇经文中已经可以看到它的雏形。

在“德、惠”这一对基本范畴之外,经文还把“善、恶”与“治、乱”进行了对接,强调善是治之端,恶是乱之源。这样的政治信条,构成了传统中国政治思想与政治实践的底色:伦理优先,道德至上,以“善恶之辨”取代“真假之辨”,以“善之渴望”取代“真之追求”。这样的信条见之于后来的儒家经典,即为“唯仁者宜在高位”——谁的道德水准高,谁就应当居于执政者的地位。反过来当然也是成立的:政治地位越高的人,就是道德水准越高的人。这样的信条见之于政治实践,则体现为:一切是非曲直,都要服务于仁义道德的弘扬。与这样的政治信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柏拉图想象的“哲学王”模式——它的实质是“智者之治”。相对于这种“智者之治”,中国固有文化侧重于“仁者之治”。本篇经文关于“善恶”与“治乱”之关系的论断,就是一个例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