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17岁登极,对于现状也颇有感慨,很想有一番作为。即位后,他大刀阔斧处理了专权乱政的魏忠贤及其同党,为受其迫害的文武官员平反;起用干练人才,在辽东为抵御后金立了大功的袁崇焕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具有先进爱国思想的徐光启被任命为内阁大学士,参与机务。他勤于政务,努力提高办事效率,不时召集廷臣议政。短期内政局好转,给世人带来希望,特别是这位年轻有为的新君,接受父兄教训,不受小人蛊惑,也颇令人感动。但是,他所面临的局面是极其严峻的。
内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朝廷的治国安邦是通过系统权力实施的。官吏是朝廷政令的实施者。德才兼备历来是官吏选任的基本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朝廷各项政令的贯彻执行。明朝末年,政治败坏,用崇祯年间陕西三边总督杨鹤的话来说:“邪人当路,贿赂公行,几于不成世界。”社会评价观念出现扭曲变化,官吏催科严者为卓异,督责严者为循良。官吏的选拔任用以金钱之多寡为归宿。权钱交易渗透在官吏选拔任用的每一个环节。人们把入仕为官作为谋利的手段。时人钱曾说:“进人不必忠良,誉人必张朋党。政以贿成,爵以贿买。”身为辅臣的周延儒利用职权,大开贿赂之门,买官卖官发展成为名码标价。一位监司用5000两银子贿买个边抚,后来担心钱少,又增加了2000两,结果果然如愿以偿。又有一个部郎官,想谋得个浙海道,人们说得花五千两银子,也有说用不了这么多,只要3000两就可以了。于是他先交上一半,结果弄了个府官。比如,在礼部谋得个办事员曹官须花2000两,若是兵部衙门的曹官则须花上3000两银子。馆选也为金钱所左右。正卷副卷的成绩评定,不是以内容优劣为准绳,而是以银数之多寡为低昂。因此,每遇新科馆选之日,京城金银行业的生意就火暴起来。崇祯帝曾对内臣说:新进士馆选,将城内金子都换尽了。买官成为一种投资。一旦买来个官职,就必然地要将支付出去的金钱捞回,而且要成十倍百倍的捞回。吏科给事中韩一良在召对时曾对文官爱钱之风的形成与膨胀有过陈述。他说:“彼原以钱进,安得不以钱偿。臣闻一个督抚,非五六千金不可得,以至州县并佐贰之求缺,各有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