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甲申之变前大动荡的政局(10)

甲申之变 作者:王兴亚


自淮而北至畿南,树皮食尽,发瘗赀以食。十四年,南畿饥。金坛民于延庆寺近山见人云,此地深入尺馀,其土可食。如言取之,淘磨为粉粥而食,取者日众。又长山十里亦出土,堪食,其色青白类伏芩。又石子涧土黄赤,状如猪肝,俗呼“观音粉”,食之多腹痛陨坠,卒枕藉以死。是岁,畿南、山东洊饥。德州斗米千钱,父子相食,行人断绝,大盗滋矣。   

可见,此时的灾荒,不是出现在一时一地,而是全国性的、连续性的。就地域来看,陕西、河南尤甚。诚然,灾荒源于天变,是自然界气候变化所致,但人为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灾荒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沉重的,而灾荒之年人为的横征暴敛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更使人不堪容忍。崇祯七年(1634年),明兵部尚书吕维祺依据所见河南灾荒之年官府征派饷银的情景,上疏给崇祯皇帝,说道:“盖数年来,臣乡无岁不苦荒,无月不苦兵,无日不苦挽输。庚午(崇祯三年)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于是有斗米千钱者;有采草根木叶充饥者;有夫弃其妻、父弃其子者;有自缢空林、甘填沟壑者;有鹑衣菜色而行乞者;有泥门担簦而逃者;有骨肉相残食者。兼以流寇之所焚杀,土寇之所劫掠,而且有矿徒之煽乱,而且又有防河之警扰,而且尽追数年之旧逋,而且先编三分之预征,而且连索久逋额外抛荒之补禄,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似闻鬼哭。欲使穷民之不化为盗,不可得也;欲使奸民之不望贼而附,不可得也;欲使富之不率而贫,良之不率而奸,不可得也。”

天灾引发人祸,饥民逃向四方,辗转求食,渴望从政府那里得到救济,讨个活命。多少年来,人们看到每当一个地方发生灾荒,政府拿出库存粮食实施救助,带领灾民展开自救,就会减轻灾荒带来的压力,赢得民众的赞扬,动乱就会得以平息,社会就会稳定下来。此时陕西、河南一带出现百年未有的特大灾荒,明政府没有实施大规模的社会救济,每天都有大批民众为饥饿夺去生命,而地方官吏还在严刑催逼粮饷。官逼民反,饥民揭竿而起,饥兵铤而走险,饥民与饥兵逐渐汇成强大的洪流,建筑在这个根基上的明朝大厦的倾覆为期不远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