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钱色陷阱(2)

狱警杂记 作者:张树鹏


公元1978年,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百善待举的年代。由于国家封闭了几十年,人们过够了穷日子,过怕了穷日子,有那么一部分人,迎着第一缕曙光,冲破桎梏,大胆地闯进商海做弄潮儿,先富了起来。也许是中国人的习惯吧,这些人不论大富还是小富,首先想到的是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大到楼堂馆舍,小至民房,有的在规划,有的在建设,更有的建了拆、拆了建,用在建设上面的开支成倍地增长。建筑行业的兴盛,无疑带动了建材市场的繁荣,这对钢厂来说真是天赐良机。钢的产量增加了,倒钢材的小贩富了,管钢材的领导富了,连钢厂看大门的门卫都多多少少地赚到外快了。商品经济成了众多当权者以权谋私的幌子,成了藏污纳垢的温床!虽然,当官的有很多理由为自己牟私利,职工们还是找到了发泄的办法,毕竟企业是国家的。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职工还是企业的主人,至少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某厂的职工们看着自己流血流汗生产出来的紧俏商品,供少数人大把大把地赚钱,装入他们的腰包,自己的收入并未提高,生活未能得到改善,积极性大大地受挫。钢厂的领导们心里非常明白,众怒难犯!只顾自己,职工们是不答应的。在这种大趋势下,领导们既要保住自己,又要捞取群众的口碑,扮演菩萨角色。于是能钻商品经济空子的厂子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诸如:“钢材批发零售公司”、“废旧钢铁回收公司”、“废钢渣清除公司”、“副食供应公司”等等。为了便于管理,他们把钢厂的“三产部”升格为“钢厂第三产业公司”,管理公司的一切事务。

时值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很多人因为三产公司有风险避而远之。黄生宏,这个曾被群众称为敢说敢为的才子,被领导视为不安现状、不好管理的中层干部,不知得罪了哪路神仙,被从某部门主任的位置调到了“三产公司”。许多吃惯了计划经济大锅饭的人,想看黄生宏的笑话,可不曾想到,这里竟成为黄生宏施展才能的舞台,成为改革开放的一颗耀眼明星的诞生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