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边其实还有一层道理,即电视不是给一个人看的。
电视应该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家庭传媒。
家庭是由两到多个人构成的。
收音机出现不久,模样就朝大里、气派里走,以致成为家里必不可少的一件摆设--家具。
孙玉胜在他的那本《十年》里强调了电视是“家用媒体”。
这个道理过去不醒目,现在人的个体性越强,就越显现出来。
书、报、刊的实际接受状态,是一个人在那儿读。
广播有过一段家庭感觉,不过很快就成了随身听。
电影虽是集体的,但除了相邀同去电影院的,基本状态是陌生人在一块儿接受。
即使在家里看碟,更多是一个人的事儿。
新媒体都是一对一的。
唯有电视。
尽管可能一家有几个电视机,但客厅里的那个是魂。
我们唯一的家庭传媒啊!
有多少关于家庭的赞美,诸如避风港、幸福港湾一类。
关于家庭与国家的关系,字面上就能看出来。
祝福语里,家庭幸福,难道不是最多见的?
如果真明白了上述道理,对于电视为什么要放开一些,多元一些,就不用我再说了吧。
(原载《综艺报》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