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见,历代土司的大小姐和二小姐每每走过这廊桥,心中都充满了惆怅和悲凄。世世代代廊桥下演出的多少浪漫的狂欢节都注定与她们无缘,只因她们降临人世先于几个妹妹。纳西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小族,千百年来在比他们强大得多的藏、白两族的夹缝中生存。和亲是纳西土司维护民族和部落安宁拥有的不多的可选手段之一。为了部落和家族的利益,土司府的长女和次女不得不牺牲自己选择爱情的自由。
和亲的事例在中国历史上不在少数,但有文字记载的不多。国人最熟悉的当属西汉王昭君出塞和唐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昭君名王嫱,原为汉元帝的宫女。她相貌出众,贤淑高贵,但“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公元前33年,元帝驾崩,适逢匈奴呼韩邪单于前来请求和亲,昭君请嫁于匈奴。唐李白、白居易、杜甫,宋苏轼、王安石等诗人都留下了吟咏昭君的诗赋。元人马致远的《汉宫秋》还将昭君故事搬上舞台。这些作品多为悲叹昭君身世,称颂昭君出塞后60年长城内外出现“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的和平繁荣景象。
昭君出塞对于巩固边陲的确做出了贡献。然而,在昭君北嫁之前24年,匈奴就已经分裂为两部分,相互争夺地盘。郅支单于部获胜占据漠北地区,后来退居中亚康居。呼韩邪单于部抗争失败,南下投靠汉朝。为巩固自己的地盘,呼韩邪单于主动要求与汉朝结亲,才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这时候的形势实际上是汉朝占据上风,北方呼韩邪单于部匈奴已经屈居下风。其实,早于昭君出塞六十多年前,汉朝公主也有过两次出塞和亲事例,其凶险程度远远大于昭君,却因未得名人骚客的咏叹赞颂而鲜为人知。
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处于历史巅峰状态。西汉对匈奴的斗争遂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公元前119年,汉将卫青和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攻漠北匈奴。霍去病将匈奴撵至狼居胥山,卫青扫平匈奴王庭。匈奴右贤王率领四万人投归汉朝,单于及左贤王向西逃走。为了挤压匈奴的空间,汉武帝东部联合乌桓,西部以和亲和通商的方式联合西域诸国。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将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嫁给乌孙王,但细君公主水土不服,在乌孙只生活了5年便与世长辞了。汉武帝继将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嫁至乌孙。解忧公主到达乌孙后,乌孙不再臣服于匈奴。
乌孙人就是今天哈萨克民族的先祖之一,居住在今天的伊犁河和玛纳斯河一带。乌孙国水草丰满,牛羊遍地。然而,每逢秋天羊肥牛壮的季节,北方的匈奴就会挥鞭执戈,横扫天山南北劫掠财物。为解除匈奴大患,乌孙王主动请求与汉朝联姻,结成反匈联盟。
乌孙自有了解忧,犹如背靠大山,不再害怕匈奴。匈奴王见乌孙人腰杆变硬,不再俯首称臣,便视解忧为仇寇。公元前73年,匈奴发兵灭了乌孙的邻国车师,包围了乌孙国。匈奴王灭车师,实为杀鸡儆猴,目的是迫使乌孙国交出解忧公主,割断西汉与西域的联系。此时乌孙国危如累卵,解忧向汉廷投书,请求汉朝出兵解乌孙之急。不巧,汉昭帝病危,汉廷无暇西顾。乌孙国人惶惶不可终日。解忧在宫中设宴,款待群臣,席间鼓舞乌孙人奋勇抗敌。乌孙群臣喝了汉朝的美酒,听了解忧的演说,重新燃起了斗志。解忧再次向汉朝修书求援。这时昭帝已故,宣帝即位。汉宣帝接到解忧急报后,派出15万大军,分五路攻打匈奴后方。乌孙王的5万军队从西面配合汉军包抄匈奴。匈奴两面受敌,溃不成军。汉朝与乌孙联军大获全胜。
汉乌和亲的后续故事更为凶险。后续故事的主角由解忧转到冯嫽身上。冯嫽是解忧的随嫁女侍。汉乌联军打败匈奴后,西域诸小国纷纷要求与汉朝交好,以求获得汉朝的保护。解忧便派冯嫽持汉节出使各国。冯嫽不是一般的女流之辈,她通晓经史,见多识广,足智多谋。她领命游历西域各国,宣示汉朝睦邻主张,扩大汉朝的抗匈联盟,受到西域各国的竭诚欢迎。冯嫽因此成了西域名闻遐迩的奇女子,被尊称为“冯夫人”。然而,冯嫽最大的功绩是化解了乌孙国内的一场政治危机,维护了乌孙与汉朝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