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史上最潮的阅读理解题(1)

英语大王思思来了 作者:周思成


阅读理解题应该是各位最得心应手的题目,从初中开始到考研英语,阅读题的考法和考点都不会有太大变化。所以排除没有好好背单词、压根儿看不懂的童鞋,阅读没有理由不过。

当然,有些同学常年习惯于从头看到尾、一题一题做,已经僵化起来。四六级的文章最适合的方法自然是先看题目,对文章有个预期,再带着这个预期去做题。阅读理解的理论都非常系统和固定——当然,这只是针对阅读理解的题目。如果只是为了在四六级、甚至考研的阅读理解上面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建议各位到市场上随便选择一本新东方出版的阅读教材——相信我,新东方的老师都是应试的天才,他们说不定为了练成神功,已经……了。他们毕生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如何投机地、诡异地、甚至不看文章就能做出答案。他们每天都在翻来覆去打量同样几篇文章,只为把它们看得衣不蔽体,害羞投降。

我还想分享的,是如何反思错题。我总觉得去想自己为什么会错,才能找到对的方向。对的结果其实不那么重要,但是由错变对的过程,则让人非常欣慰了。而正是因为我当时特别爱说服自己,所以当起老师来说服别人自然是水到渠成——如果自己都不能被说服,那种生搬硬套和不自信更无法说服别人。

如果你常常分析自己做错阅读理解的原因,你会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定位”就做题。

讲到这,得辅助两个理论。第一,“顺序”原则,即出题的顺序跟行文顺序基本一致。这就是说,出题者不会第一题就去考第四段的内容,也不会第二题考的段落在第一题的前面。这没有为什么,出题的人虽然一般年事已高、看破红尘,也并没有车裂文章、扭曲空间的怪癖。

而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刚看完一篇阅读理解的文章,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几段?自然是最后一段。就好比你和一头美女爱得热烈,混得痴缠,中间片段无数,但是刚刚分离,你要去往远方时,你脑里挥之不去的也必定是她在车站把手儿挥断挥断和转身时时间凝固的美丽瞬间。脑里留的是最后一段,而眼中马上出现的是第一题——刚刚已经说过,第一段决计不会考到最后的内容。所以,若以这样的心情去做第一题,就会有时空扭曲之感。就算第一题里面的C答案,是原文中有的固定细节,但是该细节出现在最后一段,选了也是错的——这就叫不“定位”就做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