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龙是56个民族不断交融的证明

龙图腾 作者:朱必知


中国古代有名的族系都属于龙蛇图腾。“夏为龙族”、“传说禹自身是龙”、“共工人面蛇身”、“祝融是一条火龙”、“黄帝是龙”,古代中国几个主要的民族,差不多都是龙图腾的母族。

华夏既是一个文化概念,又是一个区域概念,这正是华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奥秘所在。古往今来,中原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华夏不带对立之意,而怀仰慕之情,正是对文明的一种认同。战国时,赵国的公子成说:“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圣贤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效法先进而趋于文明,这是各族人的共同愿望。所以,汉代之后,各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政教,服汉服,行汉语,采汉制,用汉姓,尊中原之圣贤,皆出于对华夏文明的仰慕之心。至若氐人苻坚、羌人姚兴则以华夏文化的继承者自居,从根本上说,都反映了华夏文化的凝聚力。

“龙”的雏形是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它是在各个民族不断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如今,龙的形象被时代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每个成员,是我们民族统一、奋发的象征。

在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创始万物之主,均被塑造为“龙”的形象。早在黄帝时候,人们就把龙与祖先传说联系在一起了。作为天地万物始祖的盘古,其形象是“龙首蛇身”。《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卷八十三引《补衍开辟》说:“天人诞降大圣,曰浑敦氏,即盘古氏,初天皇氏也。龙首人身,神灵,一日九变。”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九引徐整所著《五运历年纪》中大麦地发现华夏岩画第一“神龙”时说:“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徐整是三国吴人,可见盘古“龙首蛇身”之说源远流长。

烛龙在《山海经》中被描绘为开天辟地之神,其形象是“人面蛇身”。《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其“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山海经·海经》载其“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淮南子·堕形训》说:“烛龙……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也。”由上可见,烛龙人面蛇身,体形绵长,身为红色。

据司马迁《史记·三皇本纪》等史籍载,华夏远古三皇都是“龙种”、“龙身”。太暤庖牺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人祖女娲氏,“蛇身人首”。屈原在《楚辞·天问》中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释说:“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此后,祝融、共工都是“人面蛇身”。两人水火不容,共工怒而撞断不周山。祝融还“乘两龙”,祝融之子鼓也是“人面而龙身”。

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来看,远古伏羲氏以龙作为官号,以蛇的出入蛰为物候,该部落的图腾崇拜正是龙的雏形。龙的形象起源于伏羲,完成于炎黄华夏统一时代,成为各部落联盟统一的象征,所以伏羲被后人尊称为“龙师”。

在古代很多铜器、玉器、壁画、墓砖、建筑等物体上,出现了大量的人首龙(蛇)身(即伏羲与女娲)和龙的形象。伏羲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大约生活在距今8 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传说远古时期,人类遭受一场罕见的洪水之灾,当人类仅剩下伏羲和女娲兄妹时,他们毅然结为夫妻,承担起繁衍人类的重任。所以,在苗族的传说中,至今仍称伏羲为“人祖爷”,称女娲为“人祖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