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谁是下一个“被提拔”的人?(1)

老板凭啥提拔你 作者:赵强


哪些干部,老板最想提拔?

我们处于一个“被”字句式的时代,你看:工作出了纰漏,领导不高兴,找你谈话,这叫“被约谈”;通胀加剧,物价升高,这叫“被涨价”;机关分流,公司裁员,这叫“被离职”;本来不想捐款,别人捐了,狠狠心,自己也捐了,这叫“被捐赠”……至于“被拆迁”、“被自杀”、“被跳楼”之类,就更闹心了。“被”字句式让人很无助,就如同被狗咬了一口,却无法反咬一口一样无可奈何。

但是,恐怕没有几个人厌恶“被提拔”,谁不想有个锦绣前程,谁不想出人头地呢?提拔这点事儿,古往今来,都是让人精神爽的喜事。何以如此?一来僧多粥少,社会提供的管理岗位远远少于日益增长的求职大军,在人才供需严重不平衡的状态下,获得升职,就意味着提升了社会地位,获得了成功;二来穷庙也有富方丈,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挨饿。升职意味着至少加入了喝汤的行列,收入提高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下一个“被提拔”的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

我是做营销出身的,在我看来,一个公司,营销上能不能真正成功,不外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对客户需求研判是否得当,二是对竞争对手分析是否准确无误。如果能诱使竞争对手犯错,并抓住对方犯错的机会,那么成功的概率,就要高很多;如果能洞察消费者的隐性需求,那就可以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毕其功于一役。

职场也是如此,一个人,能不能“被提拔”,也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公司或老板的需求,二是你与潜在的职位竞争者的实力对比。对于公司而言,它是一个营利组织,更是一个权力组织。公司和老板的需求,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被提拔。

当你希望被提拔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公司或老板需要什么,你有没有可以满足别人需要的价值。聪明的老板不会把职位交给一个平庸的人,正如没人愿意花一万块钱买一个10块钱的地摊货一样。

  被提拔,是员工的“一夜暴富”,而提拔是老板对员工最好的激励。当你能满足公司的需要时,你就具备了交换的价值。老板就会把职位给你。有人说,这不是赤裸裸的交易吗?没错,人类创造出公司,就是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交易手段。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交易,每一顿晚餐都是免费的,谁还愿意做厨子啊?

换句话说,真正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是:哪些干部,老板最想提拔呢?

我在中国的营销一线操盘了二十年,与形形色色的老板打过交道,我发现,中国老板用人时最喜欢强调四个字——“德才兼备”。 有人还将这一说法细化为:“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你看,用什么人,怎么用,听起来似乎很具体,但用起来却很抽象。

优秀的老板的确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人才。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他们用人的第一条标准就是选人切忌过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员工毕竟属于稀缺资源,大部分老板选人的标准并不高,而是在可选的范围内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人。很多企业创业时,选择亲朋好友加盟,就是因为无人可选。

正因为如此,很多公司常常存在以下几种用人现象。

在很多公司,能力最强的未必就能获得晋升。正如修行最好的和尚未必就是方丈。学术水平最高的老师,未必就能担当大学校长的职务。

在很多公司,品行端正、踏实干活的员工,依然缺少升职的机会。如果你随便观察一个公司,总会发现很多任劳任怨,像老黄牛一样兢兢业业工作的员工,但他们的职位却数年如一日,原地踏步。

我们通常认为,那些善于交际,能说会道的人,往往更有领导力,更容易被提拔。但是,相当多的管理者并不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他们处理问题甚至常常不顾及下属感受,却依然能得到老板的青睐,升迁速度像坐了火箭一般。

有些员工能力未必最强,但是综合素质却是最高的,这样的员工更适合担当领导者的角色;有些员工品行虽然很好,但是业绩平平,这样的员工,能够管好自己,却不能管好别人,当然得不到老板的青睐;有些员工作风强硬,虽然工作方法有待提升,但是业绩好,值得培养。智慧的老板都懂得选择适合的人,而不是选择完美的人。

优秀老板的用人第二标准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本。能力弱一点,可以培养,品行有问题,往往无可救药。那些品质优秀的人,在同等条件下,更容易获得提拔的机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