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幸福能像GDP那样度量吗?

幸福在哪里 作者:田秋


任何东西都有一个衡量标准,幸福也不例外。其实幸福跟GDP一样可以衡量。虽然幸福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存在差别,但本质上都代表一个国家居民的生活质量。当然为了能够找到这个标准,古今中外有数不清的智者在不断思索、探讨,最终找到了这一标准。

当代幸福度量研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以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的研究为代表,侧重度量微观个体的幸福感,常用方法为幸福指数测量。社会学的方法通过发放幸福感度量表,对受访者反馈的信息进行统计处理,以推断相关群体的幸福状况。另一类则是以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为代表,侧重度量宏观总体的幸福程度,典型方法为核算国民幸福总值。总的来看,后者的研究运用更广泛,但前者的突破和发展近来也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界公认,“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他认为,不丹这样的小国不应单纯注重GDP的发展,而应该更全面地重视人们的幸福感。幸福比GDP更重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多年来,人均GDP仅700多美元的不丹,人民生活总体比较幸福。

不丹国王归纳说,人生基本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国王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治理、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等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追求GNH最大化成为不丹政府至高无上的发展目标。

在发展经济学里,GDP统计多年来一直遭受批判。因为GDP不包括资源利用、儿童教育、妇女权利,也不包括环境保护。

不丹国王的办法是包括政府治理、经济增长、文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国民幸福指数”。这种指标的思想与GDP一脉相承,只是补充了不少内容,使考察目标更趋多元性。很多学者指出“政府治理”、“文化发展”这些指标都充满了“西方主义”的味道。甚至自由民主、科学技术之类的指标是否具有普遍价值也值得商榷。但从方法论来看,可以明确的是,这—切指标与物质的直接感受无关。

自从不丹国王提出“幸福指数”概念以后,世界各国研究机构纷纷跟进: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开始计算“幸福指数”;英国创设了“国民发展指数”(MDP),包括社会、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本;日本开始采用另一种形式的国民幸福总值(GNC)。

美国许多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建立国民的幸福指数及其排名。2005年12月,美国公布的最新幸福指数调查显示,东亚国家幸福指数普遍低于西欧及美洲国家,最快乐的亚洲国家新加坡也只排名第25位,中国则排第48位。后来英国又出炉了名为《幸福星球指数》的报告,其中,中国人的幸福程度排到了第31位。

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认为,全球幸福指数是看各国在生态资源利用上是否合理、有效,是否以较少的消耗实现了较大的价值,包括“生态足迹”度量指标、生活满意度和人均寿命。其中“生态足迹”度量指标是指在现有消费水平、技术发展和自然资源背景下,一定数目的人口需要多少土地才能养活。用生活满意度乘以人均寿命,再除以“生态足迹”度量指标,就得出了幸福指数。“全球幸福指数”旨在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尊重有限的自然资源的同时,为人民赢得了多少幸福。

按照这个幸福指数衡量,我国总排名并不靠后。但是,如果我国利用这个指数的含义衡量某些地区,数值绝对不会高,甚至可能是负数。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对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产等在内的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式的开采利用,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以这些指标来度量我国的幸福指数,自然不会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