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昌都——那些不知不觉的美丽嬗变(1)

迷藏:藏地秘境Ω大穿越 作者:行者六九


昌都那些不知不觉的美丽嬗变

一面是神奇险峻的天路317,一面是风景如画的318;一头是浑浊奔腾的昂曲、扎曲,一头是蜿蜒秀美的澜沧江、湄公河……

这就是昌都。作为藏东门户,它为许多历史牢牢记取;作为茶马古道必经之地,它为许多梦想紧紧缠绕;作为现代西藏重镇,它孕育的民间艺术将走向何方?

昌都城里,有多少过往伤心事;澜沧江头,又有多少秘密成追忆;强巴林寺,有多少心思能化解;噶玛沟里,又有多少人是与物非?

昌都镇澜沧江源·东女国·土司与活佛

三河一江的“水汇合口处”

昌都,又一个我不期而至的目的地。从邦达往北130多公里,分散在三河一江水汇合口处的昌都,就铺陈在我面前。这座有着“藏东门户”之称的城市,究竟与哪四条江河血肉不分呢?

临近昌都城关镇的时候,老玖的心情似乎好了许多,就像这里的天气,比起藏地江南林芝,忽地风和日丽,天空也有了高原特有的湛蓝。他淡淡地给了我答案:三河分别是昂曲、扎曲和色曲,一江则是指大名鼎鼎的澜沧江。昂曲和扎曲就在昌都城关镇汇流成了澜沧江,流向彩云之南,再摇身一变成了更为著名的湄公河。

原来许多著名的江河,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源头;许多不知名的小江小河,结果演绎出了大河名川。昂曲在三条河里是最大的,发源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结多乡唐古拉山北麓的瓦尔公冰川,长约500公里。扎曲跟昂曲可以说是老乡,起源于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西侧,在青藏高原穿州过县之后于昌都县附近与昂曲汇合,这条“从山岩中流出的水”被认为是澜沧江的正源。色曲是三曲里最不知名的一曲,我们只知道它曾在川西高原上流淌过。

毫无准备地了解了澜沧江的前世今生,我有了“开悟”的感觉。无论是澜沧江、湄公河那样举世闻名的河流,也无论它们怎样婉转华美或气势澎湃,它们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老玖、我,或者别的任何人,不都有这样的过去吗?当然,也都会有花样的未来!

昌都县城不大,但桥不少。直到两天后离开,我也没搞清楚来时的路和去时的路。我自始至终都是个超级“路痴”,而且绝不只限于路面。

老玖大概早了解我的这一特性,一到昌都,他径直将我扔进城里唯一一家德克士餐厅,说了一句“你在这里待着”,转身就走。我贴着窗户眼睁睁地看着他的破越野车轰地开走,只留下一缕黑烟。我知道,他要去处理所谓“暂时的秘密”。我撅撅嘴,无所谓,从小我早被父母“遗弃”惯了。

两块鸡翅下肚,两杯饮料喝干,我有些坐不住了。我把店里能找到的书报都翻遍了,对自己身处的昌都有了大致的了解。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1977年和1980年的两次考古发现,把这里的历史追溯到了5000年前,留下了卡若遗址和小恩达遗址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中,“桨巴”一节所记述的那场夺盐大战,就发生在昌都地区察雅一带。与格萨尔王交战的正是生活在这里的炯巴人。藏族传统地理要领中的“朵康六岗”都在昌都地区,其中察瓦岗就是有名的产盐地。考古专家也发现了不少据说是炯巴人留下的建筑遗址。

让我尤为感兴趣的是,昌都地区还曾是著名“东女国”和苏毗王国所在地,这两个正史上记载过的“女儿国”曾在吐蕃时期雄踞一方,《旧唐书》对此有所记述:

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二行。有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

今天的昌都一带正是东女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在还可以看到吐蕃东女国和苏毗王国文化的依稀痕迹。

我几乎能想象那些住在九层王城里的女王何等的雍容华贵,也能想象男人在女人面前卑躬屈膝俯首称臣的样子,以及女王坐着牛皮船出游的情形,但遗憾的是,我不可能生活在那样的国度,否则,老玖怎敢这样对我?

昌都的土司与活佛

公元13世纪,在忽必烈的铁骑与萨迦班智达、八思巴伯侄两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西藏正式并入中国版图,昌都地区和四川甘孜设置了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帅府。

明王朝取代元帝国后,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渐成主流,影响深入康区,在昌都地区形成了若干呼图克图(王朝的注册大活佛)转世系统。明朝政府因此设置了朵甘都指挥使司,委任各地部落酋长、头人与寺庙大喇嘛共同管理地方事务。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清朝。有人据此认为,昌都的大半部历史,就是土司与大呼图克图轮番执政的历史。

在历史上,昌都地区曾被称为三十九族之地,格萨尔时期频繁被提及的也有十八个大宗,由此可见康区历来盛产大小土司。这些土司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德格土司和林葱土司。

德格土司势力最盛时曾先后统领今四川德格、石渠、白玉,西藏江达、邓柯和青海玉树等地,并自立为国,自封“德格王”。17世纪初,德格土司被蒙古王固始汗立为“德格僧王”,正式成为政教领袖。德格土司至1950年被取消特权时,已传至第五十三代。林葱土司的历史更为悠久,相传公元6世纪就已产生,到1950时传了八十九代。其最为辉煌的时期出现在格萨尔征战的年代。

由于德格土司、林葱土司致力于扶持宗教,辖区内呈现了藏传佛教的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四派并存,并同时存在原始宗教本教的局面,大小寺院达到200余座,僧尼三万余众。诸如更庆寺、八蚌寺、白玉寺、竹庆寺等众多名寺,都是在土司扶持下建立的,一些有影响力的大活佛也活跃其间。

帕巴拉呼图克图,是昌都地区最具权势和名望的大活佛。帕巴拉活佛主持的强巴林寺是藏东著名大寺之一,有属寺50多座,遍及昌都、波密及边坝等地,极盛时有喇嘛4500余名。强巴林寺还有所谓二活佛、三活佛、四活佛等,均领有世袭土地,实际都是帕巴拉的陪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