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自己说“不要紧”

哈佛学子心灵修养课 作者:公隋


 

切莫绝望,甚至不要为了你从不绝望这一事实而感到绝望。

——卡夫卡

心灵故事

任何绝境、难题,只需头脑冷静地思考12天就会改变现状。

有一次,哈佛大学的泰勒·本·沙哈尔教授在安妮所在的班级上说道:“我有个三字箴言赠给大家,它将对你们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很大的帮助,而且可以使你们保持心平气和,这三个字就是:‘不要紧’”。

由于安妮容易受挫折,她细心地体会教授那句三字箴言所蕴涵的智慧,并且在笔记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不要紧”3个大字,决定不让挫折感和失望破坏自己平静的心情。

接下来,安妮的态度遭受了考验。她爱上了英俊潇洒的杰克,安妮确信他就是她的白马王子,他对她来说很重要。

可是有天晚上,杰克温柔婉转地对她说,他只把她当做普通朋友。安妮以他为中心的梦想中的世界马上就土崩瓦解了。那天夜里她在卧室里哭泣时,看着记事簿上的“不要紧”3个字,觉得很荒唐。她内心的真实感受是“要紧得很了,我爱杰克,没有杰克我可活不了”。

翌日早上她醒来后又想到了“不要紧”这三个字,这时,她已经完全冷静下来了,她开始详细分析自己的情况:到底有多要紧?杰克很要紧,我很要紧,我们的快乐也很要紧;但我会真心盼望和一个不爱我的人结婚吗?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她发现没有杰克她自己一样也可以生活,一样也能快乐。

几年后,一个真正适合她的人在她生命中出现了。在兴奋地筹备结婚的时候,安妮把“不要紧”这三个字抛到了九霄云外。她认为她不再需要这三个字了,结婚后她的生命中不会再有挫折与失望。

有一天,丈夫和她收到一个消息:他们用所有的积蓄投资做的生意失败了,这笔钱赔掉了。

安妮的胃就像扭作一团似地难受,她感到一阵阵酸楚。她又想起那句“不要紧”,但她心里却在想“这一次可真的是要紧”。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小儿子用力敲打积木的声音转移了安妮的注意力。看见母亲看着他,小儿子停止了敲击,对她微笑着,那笑容真是无价之宝啊。安妮把视线越过他的头,窗外两个女儿正在兴高采烈地合力堆沙堡。院外,树映衬着无边无际的晴朗碧空。安妮顿时觉得胃部舒展,心情平和。她对丈夫说:“都会好转的,损失的只是金钱,不要紧,其实并不要紧……”

心灵感悟

生活中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们的心灵承受巨大的压力,因为这些压力很多人会变得一蹶不振,甚至因此丧失生活的勇气。事实上,很多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重,面对这些大风大雨,如果我们能够尝试着对自己说“不要紧”,时时刻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这些困难最终都将会成为过眼云烟。

在人生这条路上,我们不知道哪一秒哪一刻会面对不如意的事。我们应该怎么面对这纷扰的不如意?是执著于此,任自己沉溺停滞,还是对自己说“没关系,不要紧,风雨之后总会见彩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去想“希望”和“绝望”这两个词,一旦你想起“希望”和“绝望”这两个词,你想的更多的却是你生活中绝望的一面。可以说,我们生活的80%到90%是由绝望组成的,而要保持精神不垮就是要从这种绝望中找到一丝希望。

俞敏洪高考三年才考上大学。就在第三年准备考大学的时候,俞敏洪的笔记本上出现了这句著名格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次俞敏洪考上了北大。在北大6年中没谈一次恋爱,还患了肺结核。留在北大教书,什么成就也没有,联系去美国的学校,三年半没有一所美国大学给俞敏洪发奖学金。为此,还被北大加了个一级行政机构处分。

俞敏洪为了挽救颜面,不得不离开北大,这时他突然产生了自己已经走投无路的感觉。生命和前途似乎都走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俞敏洪觉得老天对他太不公正了,他认为自己很不错,为什么却让自己受如此之多的苦难和绝望?可正是这些折磨促使俞敏洪找到了新的机会。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怀特认为:“人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各种压力。”据美国的媒体报道,美国医院里的病人很多是精神病患者,这些病人都不喜欢自己,都不能与自己和谐地生活下去。有一个公司的女职员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喜欢与人交流,结果自己长期压抑导致精神出了问题,她越来越对自己丧失信心,日益对自己产生厌恶感,不是这次对自己的讲话不满意,就是下次对自己的行动充满敌意。她的丈夫感觉既痛苦又焦急,马上送她到医院去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她的病情缓解了。心理医生告诉她:“要想彻底治好你自己的病,只能靠你自己。了解并喜欢自己,知道人生并不完美,这是唯一的良药。”假如我们自己都不喜欢自己,那么注定会被别人抛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