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德报怨是最绅士的报复

哈佛学子心灵修养课 作者:公隋


 

宽恕胜于报复,因为,宽恕是温柔的象征,而报复是残暴的标志。                                                                                  

                                                                ——爱比·克泰德

心灵故事

“我一定要报复他,我要让他从心底感到后悔。”迈克尔气得满脸通红,不停地咕哝着。他想得出了神,以至于没发现正在找他的约翰逊。

哈佛大学学生约翰逊问道:“谁?你想要报复谁呀?为什么这么生气?”迈克尔这才如梦初醒,抬头一看,发现是自己的好朋友,于是笑了起来,对他说:“哦,约翰逊,你还记得我父亲送我的那截漂亮的竹条吗?你看看,现在折成了这个样子。这一切都是农民罗宾逊的儿子干的!”

约翰逊则非常冷静地询问小罗宾逊为什么要弄折竹条。迈克尔回答道:“我刚刚正走得好好的,边走边把竹条缠绕在身上玩。结果一不小心,竹条的一端失了手。那会儿我恰好在正对着大门的木桥边,那个小坏蛋在那儿放了一罐水,准备挑回家。碰巧,我的竹条在弹回来时把水罐打翻了,可并没有碎啊。就在我准备向他赔礼道歉的时候,那小坏蛋跳过来就骂,根本不理会我的解释。然后他突然抓住我的竹条,把我的竹条扭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会叫他后悔的。”

约翰逊想了想回答道:“他的确是个坏孩子,为此,他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没人喜欢他,而他也几乎没什么伙伴,没什么娱乐,他活该。我想,这些足够作为你对他的报复了。”

迈克尔答道:“虽然事情是这样,但他故意弄坏了我的竹条,那可是一支漂亮的竹条啊,是我父亲送给我的礼物啊!要明白,我只不过是无意间碰倒了他的罐子而已,并且我还说过帮他重新打满水。不行!我要报复。”

听完这话,约翰逊只好说:“好吧,迈克尔。不过我个人认为你不理他也许会更好些。因为轻视他才是你对他最大的报复。喔,我想起一个关于他的笑话:一次,他看到一只蜜蜂在花丛里飞来飞去,他想把蜜蜂抓住再揪掉它的翅膀。可惜,他很倒霉,蜜蜂蜇了他一下之后又安全地飞进了蜂巢。他被疼痛激怒了,正如你现在这样,他发誓要报仇。于是,他又找来一根棍子,朝蜂窝猛捅了几下。刹那间,一大群的蜜蜂飞了出来,向他扑去,他浑身上下被蜇了不下百次。他惨叫着,在地上痛得滚来滚去。他父亲闻讯赶来,也没能赶走蜂群,他躺在床上休息了好几天。他的报复也没有成功。因此,我建议你不要计较他的鲁莽。他是个坏东西,比你厉害多了。真的要报复的话,我怀疑你不可能有他那点本事呢。”

迈克尔说:“你的建议的确不错,那么请跟我一起到我父亲那儿去吧,我只想让他了解事情的真相,相信他不会生气的。”于是,他们就把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迈克尔的父亲。迈克尔的父亲非常感激约翰逊给他儿子的建议,并答应迈克尔,他一会儿再送他一根完全一样的竹条。

不久,迈克尔碰见那个品性恶劣的男孩正挑着一担沉重的木柴向家走去,结果不小心跌在地上,爬不起来了。迈克尔则马上跑过去帮他放好木柴。小罗宾逊感到非常内疚,心里难受极了,他多么后悔以前的行为啊!而迈克尔却可以欢欢喜喜地回家去了。他想:“这的确是最绅士的报复,以德报怨,对此,我才不可能感到后悔。”

心灵感悟

最绅士的报复就是以德报怨,宽容有比责罚更强烈的感化力量。一个凡事总爱锱铢必较的人,多半是心胸狭隘之人。

曾经看过一则故事,说在美国一个市场里,有位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好,这招来了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时常有意无意地把垃圾倒在她的摊位门口。而这个中国妇人只是憨厚地笑笑,从不计较,反而把垃圾都清扫到自己的角落。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了好几天,终于有次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倒在你这,你难道不气愤?”中国妇人笑着说:“要知道在我们中国,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则代表赚的钱会越多。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这里,我怎么能拒绝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吗?”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再也没出现了。

这个中国妇人化“垃圾”为祝福的智慧的确令人佩服,然而更令人赞叹的却是她那与人为善的宽容和美德。她用自己的智慧宽恕了别人,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交往环境。俗语道和气生财,自然她的生意会越做越兴旺。如果她没有采取这种方式,而是针锋相对,又将怎样呢?结果其实是可想而知。宽容不等于迁就,也不等于软弱,而是一种修身的方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就是告诉我们对己要严格,对人要宽容。宽恕别人实际上就是善待自己。俗话说:吃小亏+吃小亏=占大便宜;占小便宜+占小便宜=吃大亏。上苍是公平的,你在这边失去了,它会在那边给你加倍的回报。

一个心胸豁达的人走到哪儿都会有良好的人缘、朋友的帮助。相反,斤斤计较的人总是让人们敬而远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